伴随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血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然而,在高血压早期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通常患者是在检查其他疾病时,才意外发现高血压的情况。因此,一定要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使高血压得到有效地控制。
1、高血压的概念
高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比正常值高,也是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在没有使用降压药的状况下,同日三次测量血压值比正常水平高,舒张压≥90mmHg或收缩压≥14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前者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后者的发病原因较为明确,多继发于其他疾病,两者可通过检查辨别。
2、高血压的治疗
2.1药物治疗
高血压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此疾病无特效药物进行治疗,患病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拮抗剂等。利尿剂的代表药物有呋塞米、托拉塞米、氢氯噻嗪等;β受体阻滞剂的代表药物有倍他乐克、富马酸比索洛尔、琥珀酸美托洛尔等;钙离子拮抗剂的代表药物有硝苯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代表药物有培哚普利、福辛普利、马来酸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有缬沙坦、厄贝沙坦、奥美沙坦、坎地沙坦等。
2.2调脂治疗
若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血脂异常,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可以采取降脂治疗。如果没有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严格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6个月后,血脂依然没有达标,可以采取降脂药物治疗。若已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并伴有高血压,可以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必要情况下可以联合使用降胆固醇类药物进行治疗。
2.3抗血小板治疗
若高血压患者合并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高血压患者可以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然而,需要注意在血压控制稳定后,再开始使用。若血压患者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阿司匹林可能会使脑血脑出血的风险增加。
2.4血糖控制
高血压伴有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空腹血糖值达到4.4~7.0mmol/L;餐后血糖值达到<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若老年糖尿病患者,或病程比较长,并伴有低血糖等合并症患者,可以适当地放宽血糖控制指标。
3、高血压的护理方法
3.1饮食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的患者要注意戒烟限酒,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瓜果,饮食要采取低盐、低钠饮食,减少吃高油脂、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不要过度劳累、避免熬夜。避免大量饮酒,高血压的发生和饮酒有关,尤其是饮烈性酒。因此,高血压患者要限制饮酒。
3.2运动习惯:
高血压患者不可以进行剧烈运动,比如跑步、打篮球等,容易造成心律失常,引起血压上升。高血压患者适合做一些强度适中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瑜伽等。
3.3正确监测血压
高血压患者要养成定期测量血压的好习惯。在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对血压进行测量。若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大,可以每隔4小时~5小时进行一次血压测量,从而了解血压水平。避免发生血压控制不良或低血压的状态。正确监测血压包括监测部位、充气速度、放气速度与读数等。只有正确监测血压,才能了解血压控制是否良好。
结论:总之,高血压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加以重视,随时关注身体的变化,并定期检查身体。一旦发现高血压要进行及时的治疗与护理,使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