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感染,会引起耳痛、听力下降以及其他不适症状。很多患者患上中耳炎之后,由于疼痛难忍或听力下降,日常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中耳炎可防可治,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效措施,降低患上中耳炎的风险。因此,为了保护耳朵健康,本文就为您介绍几种简单的中耳炎预防方法,快点收藏起来!
什么是中耳炎?
在了解中耳炎的预防措施之前,我们应先弄明白,到底什么是中耳炎。中耳炎是指中耳部位发生的炎症,中耳位于鼓膜以里,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四部分。中耳与鼻咽部经咽鼓管相连,鼓室内充满了空气。正常情况下,咽鼓管的生理功能可使得鼓室与外界的气压相等,并使鼓室的分泌物得以排出。然而,当咽鼓管功能异常时,空气无法进入鼓室内,鼓室内的细菌或病毒亦无法排出而在中耳内繁殖,引发中耳炎。中耳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鼓膜穿孔等。其主要症状有:耳痛、耳闷塞感、听力受损、异常分泌物、鼓膜穿孔等。
2.中耳炎如何有效预防?
2.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有些急性中耳炎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而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给予关注并积极治疗。因为中耳与鼻咽部有咽鼓管来联通,鼻腔鼻窦炎症或扁桃体炎的致病微生物可循咽鼓管而逆行感染中耳导致中耳炎。尤其是儿童咽鼓管又短又平又直,管腔相对较宽,更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患上急性中耳炎。此种类型的急性中耳炎主要症状是耳部闷塞感及剧烈的耳痛,尤其夜间平卧位更重,影响生活。当我们患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不要听之任之,要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不要等感染侵及中耳增加痛苦。
2.2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耳部外伤
中耳位于外耳道的内侧,外耳道的感染有时可播散入中耳,出现耳痛或者耳道流水、耳闷塞感、听力下降等症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护耳朵,避免过度挖耳损伤外耳道的皮肤屏障,避免使用尖锐的器械挖耳刺伤鼓膜,避免耳部掌掴导致鼓膜穿孔,避免鞭炮或跳水等压力损伤导致鼓膜穿孔。洗头和洗澡的时候避免进入污水,预防发生细菌感染。
2.3生活中要注意正确的擤鼻方法
生活中要注意正确的擤鼻方法。我们有时候擤鼻涕时用手同时捏着两侧鼻翼,这种擤鼻方法是不合适的,容易将鼻腔分泌物通过咽鼓管挤入中耳而导致中耳炎。正确的擤鼻方法应是先堵住一侧鼻孔将另一侧的分泌物擤出,然后以同样的方法擤这一侧。务必不要使鼻咽部的高压传导到中耳,将感染带到中耳。
2.4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升机体免疫力,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加衣服,做好保暖,否则免疫力低下,也有可能会诱发中耳炎。日常应当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一周应保持至少五天的体育锻炼,每次时间不低于30分钟,通过加强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提升抵御感染的能力。
2.5乘坐飞机或游泳时的几点注意事项
在乘飞机时要反复作吞咽动作,或嚼口香糖等使咽鼓管常开,调节中耳内外气压变化,减少气压性损伤中耳炎的发生。有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坐飞机。在游泳跳水时要掌握正确的姿势,防止气压变化引起鼓膜穿孔。潜水运动时更要注意,若耳道有不适,用手捏住鼻子,用力向鼻腔内鼓气,使耳道内气压升高,抵消水的压力,如疼痛难忍应立即上浮。
以上就是中耳炎的预防措施,您学会了吗?耳朵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那么重要,因此我们必须保护耳朵健康。很多人平时不注意护耳,没有良好的耳卫生习惯,时常拿尖锐的物体掏耳道内的耵聍,时常用力擤鼻,这样做会增加患中耳炎的风险,学会本文中的几条预防措施,能够帮助您远离中耳炎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