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每1000人中就有6人被确诊过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个庞大而沉默的群体。现代医学技术手段对于精神分裂症,还没有治愈该疾病的方式,使得患者备受该疾病的困扰。许多人没有正确认知精神分裂症疾病,更是“谈精神分裂症色变”。因此,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十分重要,下面就请您跟随我的脚步,共同探究一下精神分裂症的奥秘吧!
1、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也被称为“思觉失调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明确的重性精神疾病,通常在青少年及成年人初发病,男女患病比率大致相同,患者常有思维、情感、行为及感知觉等方面的障碍。感知觉障碍与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患者常有幻听、被害妄想等想法,患者一般没有意识障碍,智力正常。精神分裂症并不罕见,病程迁延,进展缓慢,部分患者逐渐转入慢性状态,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2、精神分裂症的先兆表现有哪些?
(1)疑心重:对别人的言行举止特别敏感,总认为别人是在针对自己,听到别人说话就认为是在议论自己、笑话自己,当别人看自己时都会认为他人的眼神另有含义。虽然患者没有任何依据可以证明他人差别对待自己,但仍坚信自己的想法,且无法被他人说服;
(2)行为异常:行为逐渐变得怪僻与诡秘,让人难以理解,甚至不适当地追逐异性。喜欢独处、喜怒无常、不知羞耻、自语自笑、发呆发愣、外出游荡、夜不归家等。行为幼稚、冲动行事、言语奇怪,做出一些他人无法理解的举动;
(3)性格变化:原本性格开朗的人变得孤独,不愿与朋友家人往来、交流,不关心家人,对他人的关心无动于衷。由喜爱整洁干净变得邋遢,生活懒散、不修边幅、不爱洗澡,个人卫生差。原本节俭的人喜欢乱花钱,大手大脚。做事丢三落四,工作学习效率降低,寡言少语,闭门不出,无端恐惧;
(4)神经衰弱:失眠、头痛、多梦易醒、注意力不集中,有些患者会无目的地漫游、不遵守纪律、不理睬周围人的劝告。部分病人表现为类似神经官能症症状:工作缺乏热情,出现强迫状态,怕脏、怕得病、怕说错话,早期常有头痛、头晕、失眠、全身无力等神经衰弱症状,常易被误诊为神经衰弱。病程发展缓慢,使得精神分裂症早期易被误认为是性格或思想问题,使得患者的病症没有得到及时地诊断及治疗,进而发展成慢性精神衰退。
3、如何摆脱精神分裂症?
(1)遵从医嘱,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出现复发症状时及时就医治疗;
(2)合理安排患者日常生活,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病人做好个人卫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引导患者与他人接触,参与社会活动,转移思维焦点,分散注意力,如饲养家禽、写字绘画或外出散步及爬山等;
(3)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不要过度责备,鼓励患者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与工作,帮助患者建立自信;
(4)开展心理治疗: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布置安静的新环境,使用朴素简单的色调布置卧室。积极与患者进行稳定地交流,帮助患者恢复平静,舒缓心情。与患者一起听相声、看喜剧小品、欣赏舒缓的音乐,让患者学会唱歌与跳舞,使患者能够保持积极、欢快的心态。
小结:精神分裂症并不可怕,我们应该以正确、积极的心态对待精神分裂症患者,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还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的心理状态。那么,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科普知识,您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