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影像学领域中,随着CT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肺部结节的筛查和诊断能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提升。其中,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PulmonaryNodule,SPN)是指肺部出现的小于或等于3cm、边界清晰、周围无肺实变并至少连续3个月未明确病因的病灶。针对这种特殊疾病,综合CT诊断是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本文将为您介绍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知识,赶紧学习一下。
什么是孤立性肺结节?
在临床诊断中,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是比较有挑战性的,临床医生不仅要判断结节的性质,还要决定继续观察或者治疗。孤立性肺结节一般直径不超过3cm,在CT中表现为孤立性、局灶性的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影像,可覆盖肺内血管及支气管等结构,大多数孤立性肺结节是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的,大多患者并没有特异性症状,还有一些人完全没有症状。健康儿童的孤立性肺结节发生率为23%-75%,成人的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病率约为1.1%-12%。
2.孤立性肺结节的分类
按照结节的密度,可将其划分为实性和亚实性两种。亚实性结节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含有磨玻璃密度和实性成分的结节,另一种是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虽然实性病灶在肺部CT中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其具有较高的恶性概率。实性结节的影像学特点是密度高、分布均匀,利用CT扫描来进行随访是比较困难的,功能性成像不能准确反映其特点;反之,直径大于8毫米的实性结节,则大多为恶性,功能性影像学检查可提供更多的影像学证据,也可借由病理切片来明确诊断。
3.孤立性肺结节的综合CT诊断
针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医生主要需要确定结节是否为恶性,进而决定随访或治疗。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不仅应结合CT显像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结节大小、影像学特征、密度、增强表现及周围组织病变状况等。通常临床上认为小于6mm的孤立性结节的良性概率比较高,而大于6mm的孤立性结节则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检查。同时,孤立性结节如果形状规则,则良性概率高,如果形状不规则、无脂肪,则具有更高的恶性概率。并且,结节的边界清晰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毛糙、深分叶征、棘状突起都可能提示恶性结节。如果怀疑患者为恶性结节,应当进行增强扫描,进一步评估结节性质,在增强扫描中,恶性结节通常表现为持续强化或不均匀强化,而良性结节通常表现为较轻或无强化。除此之外,CT能够提供关于结节周围组织,如肺段、肺叶、胸膜、纵膈等部位的情况,医生应结合这些情况来判断结节是否有侵袭性,以及判断其是否为恶性。
通过结合CT进行综合诊断,医生可以判断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是炎性还是结核性,并做出进一步的治疗决策。一般来说,良性结节或钙化性结节只需要定期随访即可,如果结合增强扫描怀疑有恶性可能,那么就需要组织胸外科、肿瘤内科、呼吸内科、影像医学科进行会诊,如果确诊患者为肺癌,对于孤立性结节应当首选手术切除。如果患者心肺功能不好,或者本人不愿意手术切除,可以进行病理学、细胞学或穿刺活检,确定能否进行分子靶向治疗。
以上就是孤立性肺结节的综合CT诊断知识,你学会了吗?孤立性肺结节在临床上的诊断较为繁琐,CT扫描能够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影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