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长期酗酒所致的躯体和心理损害,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目前在我国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教育和社区支持仍比较落后,其康复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但随着健康教育在临床工作中的深入开展,这种状况将会有很大改观。而社区康复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应如何将其融入到医院的康复体系中,使其真正成为医院的一个特色并发挥作用,也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那么,该如何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呢?
1.建立社区支持网络,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由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感强,社会歧视多,这类患者的家属及周围人也普遍缺乏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有必要在社区建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支持网络,加强对这类患者家庭成员和周围人的宣传动员,使他们了解到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整个社会在和他们共同对抗疾病,要从各个方面支持他们康复。另外,为避免患者家庭成员及周围人的歧视和偏见,在他们治疗时或治疗后,要及时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让患者知道只要配合治疗和康复指导就能控制病情、早日康复。这不仅会使患者本人感到温暖,而且还会使家人、朋友感到欣慰。
2.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对患者进行全面教育
在社区康复中,健康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患者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疾病的认识,使其早日摆脱疾病困扰,还能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健康教育计划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饮酒时间、饮酒量及有无其他共患病等情况来制定。同时要考虑到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选择适合他们接受能力的方式进行。教育计划内容包括: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基本知识、戒酒方法及心理护理、生活规律和健康饮食、家庭护理常识等。要做到全面细致,使患者不仅知道自己生病了,更要了解自己为什么会生病。同时还要告知他们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控制疾病,也没有可以治愈的方法。只要坚持服药,定期复查,戒酒就会成功。同时要教育他们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危险因素,尽量避免和减少发病机会。
3.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和社会资源,实施综合干预
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社区支持,应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和社会资源,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为纽带,由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综合干预的网络。在这一网络中,家庭是最基本的单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家庭成员之间有着天然的亲情关系。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可替代的,这一点是任何社会力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健康教育和社区支持中应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
对于有暴力倾向或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要在家庭和社区中为其创造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对有严重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者可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对有药物依赖倾向者要寻找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进行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有酗酒行为者要建立好监督机制;对酗酒导致严重后果者要考虑通过戒酒协会等机构组织其戒毒。
4.宣传酒精性精神障碍的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酒精性精神障碍患者饮酒后,机体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如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皮肤粘膜改变等,严重者可导致各种脏器衰竭。因此,对酒精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教育应从预防入手。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患者充分认识到酒精中毒可引起精神障碍,并能引起器质性的病变,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如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有意识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但有些患者对此并不知情。因此在健康教育时,要针对患者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酒精中毒后自身会产生各种症状。如出现共济失调、震颤、幻觉、妄想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及时治疗;如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得到治疗;如出现昏迷应立即送医院急救。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是预防酒精中毒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