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脑部血管破裂出血,挤压其他血管和脑细胞从而造成损伤。约占所有卒中的10%-25%。
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脑梗塞):大脑供血的血管被堵塞,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坏死。约占所有卒中的75%-90%。
一、脑卒中的危害
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脑卒中可防可治。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酒精摄入、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心理因素等。
二、脑卒中的快速处置措施
脑卒中患者急救应牢记三个时间窗:首先是3~4.5小时的溶栓时间窗,个别人时间窗可以放宽到6小时;其次是24小时以内为取栓的时间窗。
1、怀疑中风,果断拨打120!不浪费时间与他人商量(包括在医院工作的亲友)询问。在没明确诊断之前,询问谁也没用!到医院后,也必须相信眼前的医生做出的判断!不建议用私家车运送病人去医院,一旦中途遇到堵车或病人病情突然加重,私家车里的家人是无法处理的。且一般家属很难分辨哪些是有卒中绿色通道的医院。
2、等待救护车期间不乱喂药物、食物、水,也不要用指尖放血等。让患者平躺,头转向一侧(避免如发生呕吐导致窒息),清除口鼻内的异物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等待救护车即可。当然,上述的正确做法都是针对已经突发中风的患者。当急症来临,并不是我们在家做得越多就越好!而我们应该做得更多的是在平时,如何尽量保证不发病。
3、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卒中中心和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等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时机称为时间窗。目前的静脉溶栓时间窗为起病4.5小时内。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
(1)溶栓治疗。通过溶栓药物把堵在脑血管里的血栓溶解掉,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及时恢复供血,减少缺血脑组织坏死。
(2)取栓治疗。针对颅内大血管闭塞。通过导管经血管内到达闭塞部位,使用特殊的取栓装置将血栓取出,恢复闭塞部位血流。取栓治疗的最佳时间为发病6小时以内,部分患者可延长至24小时以内。
(3)手术/介入/药物治疗。急性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旦确诊,往往需要积极寻找并尽可能消除病因,同时进行降颅压治疗,必要时需急诊手术,其中因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急诊行动脉瘤栓塞治疗。
三、脑卒中的预防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的防治脑卒中。
1、防治高血压。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核心环节,降压一定要达标。合理生活方式防治高血压,如低盐、戒烟酒、适当运动等。
2、防治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增加3.6倍,血糖异常加速脑血管病的发展,与脑卒中复发有关。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3、防治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较大。
4、戒烟限酒。长期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6倍,长期被动吸烟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1.82倍。长期大量饮酒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比不喝酒者高3倍。戒烟限酒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
5、控制体重。肥胖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高于非肥胖者2.2倍,成年人BMI应控制在28kg/m2以内。
6、药物预防。除了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外,也可使用抗血小板药及他汀类药预防卒中。预防的药物三大基石分别为降压药、抗血小板药及他汀类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