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校园是人口密集场所,容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科学防控。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学校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
他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病例亦可表现为高热,热程多不超过3天。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少数患者病情继续发展,发热持续,出现肺炎相关表现。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打喷嚏、流鼻涕、咳嗽、说话出的飞沫以及呼出的气体,近距离接触到其他健康人员,使其吸入到气道内而导致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在密闭环境中被健康人群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健康人群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新冠感染后或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引起流行。
【临床表现】
流感感染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
流感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包括肺炎、心肌炎、脑炎、败血症和多器官衰竭等。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流行病学】
流感的传染源为流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他的传播途径跟新冠类似,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相对于成年人更易罹患流感。
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人一般症状较轻,可有低热、头痛、流涕、食欲不振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重症水痘可并发肺炎、脑炎、间质性心肌炎及肾炎等。
【流行病学】
传染源:水痘患者
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的物体被间接传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四、诺如病毒感染
临床症状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或伴恶心、发热、腹痛。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也可见头痛、寒战、肌肉疼痛,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粪-口途径主要是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密切接触传播主要是接触诺如病毒感染者或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再经手到口。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常见传染病预防措施
1.佩戴口罩是最简单有效预防措施。
2.每天开窗通风,通风最好由专人负责,选择同学们不在教室的时间,以免着凉。
3.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尽可能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场所,防止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
4.讲究个人卫生: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勤洗手,不共用毛巾手帕等。不随地吐痰,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5.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提前收看天气预报,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7.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不要过度疲劳以免抵抗力下降。
8.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注重食物多样化,均衡营养,增加机体免疫力。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生吃海(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
9.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10.学生出现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皮疹等症状应报告班主任及时就医。
11.必要时可以接种相应的疫苗,如流感、水痘、新冠疫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