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拯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了解中医学小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煎中药需要注意什么?
在煎中药之前,应先将中药放在冷水中浸泡30分钟左右,并且水量应超过药面2cm。在煎中药的时候,尽可能使用瓦罐、砂锅等,不要使用铁锅、铝锅、铜锅等,刚开始用武火将药液烧开,然后用小火慢慢煎煮。对于蛤蚧、石决明、珍珠母、鳖甲、牡蛎、磁石、赭石等中药而言,它们的质地较为坚硬,有效成分不宜煎出,因此需要打碎先煎15分钟。对于川乌、草乌、附子等中药而言,它们含有有毒成分,应先煎1-2个小时。对于白豆蔻、薄荷、砂仁、鱼腥草、沉香等中药而言,它们含有挥发性成分,需要后下。对于车前子、蒲黄、旋覆花、枇杷叶等中药而言,需要将其包在布袋之中,然后扎紧口袋与其它中药共同煎煮。对于阿胶、鹿角胶、鳖甲胶等中药而言,与其他中药共同煎煮,会让药液变得粘稠,因此应将这些中药放在已经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然后一起服用。对于人参、西洋参等中药而言,价格比较昂贵,应另取容器单独煎煮,避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另外,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是水溶性的,因此在煎药的时候,不要对中药进行清洗。
二、中药应该什么时候喝
中药的服用时间与人体疾病盛衰、自然界阴阳消长、病理生理节奏等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由于治疗疾病不同,药物性质不同,因此服药时间也不相同。比如活血化瘀药、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驱虫药,宜空腹服用。六味地黄丸、参苓白术散等补益药,宜饭前服用。大山楂丸、保和丸等健胃消食药,宜饭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以及苦寒之药,宜饭后服用。涌吐药宜清晨服用。温阳健脾、温补肾阳的药物,宜清晨至午间服用。清热解毒、滋阴潜阳的药物,宜午后至夜晚服用。天王补心丸、朱砂安神丸等安神药,宜睡前服用。
三、中药都应该趁热喝吗
在无特殊情况下,中药汤剂应该温服,而不是热服,这样不仅能够避免损伤脾阳,而且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但是止吐类、解毒类、清热祛暑类等中药,应该晾凉之后服用;治疗寒症的药物应该热服,并且在服药之后覆盖衣服或者被子,帮助患者发汗。
四、服用中药需要忌口吗
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降低疗效和出现不良反应,通常需要患者忌食辛刺激、生冷、油腻、腥膻类食物。
五、通过面色可以初步判断疾病吗
面色其实是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在一般情况下,人的面色应该是微黄红润、有光泽。不同的面色往往会反映出不同的病症,如果面色白而虚浮,那么很有可能是阳气不足;如果面色淡白而消瘦,那么很有可能是营血亏损;如果面色淡黄,枯槁无泽,那么很有可能是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如果面色黄而虚浮,那么很有可能是脾气虚衰、湿邪内阻;如果面色通红,那么很有可能是外感发热或者脏腑实热症;如果面色发青,甚至出现青紫色,那么很有可能是气血凝滞;如果小儿高热,同时面部青紫,口唇、两眉间、鼻柱青紫明显,那么很有可能是小儿惊风;如果面色黑而干焦,那么很有可能是肾精久耗。
六、通过头发可以初步判断疾病吗
在中医学理论中,发是肾之华、血之荣。通过看头发,可以了解肾和气血的盛衰。如果头发比较稀疏,并且很容易脱落、干枯没有光泽,那么很有可能是精血不足。如果头发突然之间呈片状脱落,那么很有可能是血虚受风。如果青少年大量脱发,很有可能是血热。
七、通过舌头可以初步判断疾病吗
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舌诊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舌头比普通舌头胖大,称为胖大舌,多由脾肾阳虚、水饮痰湿阻滞所致。舌头比普通舌头瘦小,并且很薄,称为瘦薄舌,多由气血两虚、阴虚火旺所致。舌头上有很多明显的裂纹,称为裂纹舌,多由阴液亏损所致。舌头边缘有牙齿的痕迹,称为齿痕舌,多由脾虚所致。舌苔骤然褪去,导致舌面光洁如镜,称为光剥舌,多由胃气大伤、胃阴枯竭所致。
结语:
中医药不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而且具有非常突出的文化价值。因此我们应对中医药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合理应用中医药,进一步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