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脑梗死什么原因引起的 如何治疗

时间 :2024-01-16 作者 : 温强 来源:桂平市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脑梗死CI又称为缺血性卒中,是指由于大脑血管堵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情况,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很高的疾病之一,是威胁人们健康生活的“头号杀手”。脑梗死为何如此高发又可怕?导致其发病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发生脑卒中之后又应该如何治疗?本篇科普文章将详细介绍脑梗死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科学素养。

1脑梗死的发病原因

1.1血管壁本身的病变

脑梗死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同时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多发部位为大血管的分叉处和弯曲处,所以脑血栓容易在颈动脉的起始部与虹吸部、基底动脉起始段等地方形成。若上述部位血管内膜中的斑块发生破裂,血小板、纤维素等有形成分就会沉积、粘附在血管上形成血栓,血栓会部分或完全阻塞脑部血管,从而引起脑梗死。同时,动脉狭窄(血管内径变窄)会限制血管内血液的正常流动,造成灌注区域内的血液压力下降、血流速度减慢等情况,进而会引发脑部供血减少,甚至完全堵塞,从而出现脑梗死症状。此外,若动脉瘤发生破裂血液就会泄漏到周围组织,导致血流障碍从而引发脑梗死。

1.2血液成分改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粘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都会导致血栓的形成。同时少数病例还存在高水平的抗磷脂抗体、蛋白C等缺少而出现的高凝状况,以上因素都是能引起人体脑动脉内栓塞这一不良情况出现的原因。

1.3不良生活习惯

引发脑梗死的主要不良生活习惯就是抽烟、酗酒。过量抽烟和饮酒会增加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损伤血管内壁引起血凝块的形成,并增加脑梗死的患病风险。

1.4家族遗传史

如果家族中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遗传史,那么这类人群脑梗死的发病率是高于普通群体的。

2脑梗死的治疗方法

当怀疑患者发生脑梗死时,医生应尽快做出准确诊断并分析相关病因;同时脑梗死患者往往伴有各种并发症,如肺炎、尿路感染等,护士需要及时展开急诊护理,如保持患者呼吸畅通、监测体温、维持血压、血糖等。

2.1药物治疗

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药物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同时,还可以采用丹参、三七等中药对阻塞血管进行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此外,如果患者符合溶栓治疗的适应症便便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使用静脉溶栓药物如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链激酶等药物溶解形成血栓的栓子,恢复脑血流;在发病后的3-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最佳。

2.2机械取栓治疗

对于一些溶栓药物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患者,机械取栓术可能是一个更好选择。机械溶栓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是利用导管将血栓破坏装置直接送入闭塞动脉中的血栓栓子处,采用超声、激光能和产生吸力的生理盐水喷射治疗血栓,具有在短时间内取出血栓的有点,多适用于大血管闭塞、发病时间较短的患者。

2.3抗凝治疗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华法林等,它的主要功效的防止血栓的形成进展或再次形成,无溶栓、让血管再通的作用。若患者是因为心房纤颤导致的栓子形成,可以给予抗凝治疗以防止新的血栓形成。

2.4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通过运动、按摩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针对心理障碍患者,医护人员应就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若患者出现语言障碍可以进行言语训练和沟通技巧训练;大部分脑梗死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活障碍,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指导其进行穿衣、吃饭、上楼梯、洗脸等生活技能的练习;脑梗死会造成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进而出现认知障碍,可以采用认知、记忆训练来恢复患者的认知意识。

3小结

通过本文的科普,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到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然而知识仅仅是第一步,行动才是关键。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命和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脑梗死重在预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从我做起,主动预防就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