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其可以使受种者具备抗感染免疫力,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非常容易发生流感等,很多家长都会提前给孩子打流感疫苗。然而,一些孩子在接种疫苗后会产生不良反应。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下,孩子接种疫苗有哪些不良反应?
1、什么是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俗称打疫苗,是将减毒、灭活的生物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并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疫苗接种的主要目的是使身体可以制造自然的生物物质,用以提升生物体对病原的辨认和防御功能。当动物体接触到不具有伤害力的疫苗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一定的特殊抗体。当动物再次接触到病原体时,动物体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阻止病原体伤害。疫苗的主要作用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当人体接触到病毒后,会被体内的免疫系统所杀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一些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但是,疫苗一般情况下并不能够完全阻断疾病的发生,尤其是某些疫苗维持的时间比较短,无法起到终身免疫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作用的下降,可能需要多次注射疫苗才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
2、接种疫苗为什么会有不良反应?
因为疫苗是一种灭活或减毒的活疫苗,在进入人体后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会出现副作用。疫苗可以刺激机体出现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如果真正的病原体入侵机体时,会由抗体进行免疫反应消灭入侵的抗原,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疫苗虽然经过灭活或者减毒处理,但疫苗是一种蛋白或者具有抗原性的物质,部分患者会对疫苗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例如,皮肤红肿、瘙痒、疼痛等情况,但一般随着药物的吸收,以上反应大多会自行消失。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莫匹罗星软膏、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存在严重的过敏反应,会出现休克、晕厥、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则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措施。
3、孩子接种疫苗有哪些不良反应?
儿童预防接种后的异常反应一般有局部反应、全身反应、过敏反应等。
3.1局部反应:在接种疫苗后,如果药物没有及时被吸收,一些孩子局部会出现疼痛红肿、疼痛和硬结等症状,一般2~3天可以消失。家长可以在孩子接种24小时内进行冷敷,24小时后进行热敷,缓解以上症状。
3.2全身反应:由于疫苗属于异种蛋白,在接种后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在这个过程中,免疫系统可能会产生一些炎症反应,从而引起发热、疲倦、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发热大部分在数小时至一天内发生,时间一般在三天之内,高热比较少见。轻症不需要处理,明显者则需要及时就医。
3.3过敏反应:有些人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对疫苗中的活性成分或蛋白成分产生过敏,出现皮疹、呼吸急促、呕吐、腹泻等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3.4其他反应:比如呼吸系统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建议接种疫苗后注意多饮用温开水,饮食宜清淡。如果出现接种部位溃烂、高烧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结论:总之,疫苗接种的目的是保护人们的健康,然而,在疫苗接种后,可能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接种前,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做好接种准备。若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一定要进行及时地处理,保证疫苗接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