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烧伤创面慢性创面愈合的关键组织细胞功能符合重新激活呢?

时间 :2024-01-12 作者 :于强 来源:​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在烧伤早期极为常见,在临床中具有病程较长、治疗难度大、治疗费用高等特点,是临床中治疗的难点。近年来烧伤创面患者不断增多,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与不适,同时也会增加家庭与社会的负担,因此需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促进患者慢性创面尽快愈合,而愈合的关键则是组织细胞功能重新激活。接下来我们共同了解一下烧伤创面慢性创面愈合。

什么是慢性创面?

慢性创面在体表长期不愈或难愈的组织损伤,主要是指创面难以经修复而恢复正常、完整的解剖与功能,或是在治疗1个月仍然难以愈合、且无愈合倾向的创面。当创面每周缩小处于10%以内,且1个月治疗后创面缩小处于50%以内,即可认定其为慢性创面。烧伤慢性创面是临床中常见类型,属于难愈性皮肤溃疡,尽管对患者生命安全暂时不会产生威胁,但是长期的不愈合,对患者烧伤病情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会产生严重阻碍,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压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溃疡癌变情况,当感染扩散后,则会增加并发症风险,例如脓毒症,加重患者的病情进展,甚至会危及生命。

什么是慢性创面愈合?

慢性创面愈合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组织出现离断或是缺损后的愈合过程,主要覆盖了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塑形以及组织细胞的激活等,充分彰显了多种组织细胞的协调活动效果。当出现慢性创面愈合时,则会引起慢性炎症,导致细胞出现退化,影响细胞因子环境,同时慢性愈合创面的细胞因子呈水平升高状态,对生长因子与其受体产生破坏,进而影响创面出现慢性愈合。

烧伤创面愈合过程

  1. 血液凝固期

在皮肤烧伤以后,则会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促使血液形成胶冻状的半凝固状态,此过程被称之为血液凝固期。血管损伤以后会导致血小板积聚,在纤维蛋白与血小板结合以后会促进纤维蛋白凝块的生成,进而对局部出血产生抑制作用。通常在烧伤以后24小时内受伤创面则会充满纤维蛋白凝块,能够形成临时基质,对生长因子结合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为创面营造了封闭环境,能够减少病原菌入侵。血小板在激活状态下能够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进而推动愈合过程。

2.炎症期

创面愈合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影响。在烧伤皮肤组织在受损以后,免疫细胞会对创面产生浸润,主要效应细胞为巨噬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能够促进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的释放,促使损伤边缘的细胞处于创面局部;同时细胞因子对于创面部位的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早期炎症反应对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但伴随免疫细胞增加,会加重炎性反应,难以对创面愈合过程进行调节,极易形成慢性创面愈合,主要是因免疫细胞分泌的蛋白酶与活性氧对细胞结构与功能产生了严重损害,对创面愈合过程形成了阻碍。

3.增殖期

在皮肤烧伤10日以内会逐渐形成新的组织,在创面修复的过程中则进入了增殖期。在增殖期肉芽组织会逐渐形成,其中血管新生是促进创面愈合的关键。受损的内皮细胞与巨噬细胞会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调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释放,进而对血管新生起到拖动作用。毛细血管出芽会对烧伤创面产生浸润效果,与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促进肉芽组织的生成,能够为细胞代谢过程奠定基础。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对烧伤创面边缘角质会产生一定刺激性,能够引起细胞增殖,促使烧伤皮肤出现再上皮化。再上皮过程中,会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出现分化,促使表皮屏障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状态;同时真皮层成纤维细胞在烧伤创面出现增殖,形成细胞外基质。在增殖期末期,生长因子对成纤维细胞会产生刺激,促进其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对于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4.组织重构期

组织重构在烧伤以后2~3周较为常见,同时慢性创面愈合甚至会持续多年。在组织重构期,当创面完成再上皮化,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则会停止,并引起细胞分化。多数内皮细胞、炎性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因子会逐渐出现凋亡并远离创面。在早期愈合过程中所生成的肉芽组织也会逐渐被真皮基质所代替。烧伤创面的重构为较粗的型胶原,同时呈平行结构,新形成的组织与本身的组织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疤痕,且弹性与抗张强度较差。

当创面处于愈合过程中,也是创面皮肤修复的动态调节过程,是多种细胞因子以及细胞与体液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当出现过程中断,则会引起烧伤创面的慢性愈合,因此慢性创面愈合的关键是组织细胞功能重新激活。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