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导致临床中糖尿病的患者也在逐渐增多。在血糖检测的过程中,很多人对血糖检测的情况都不慎了解,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从血糖检测的角度出发,一起聊一聊有关血糖检测的四大指标都有哪些?如何才能看懂血糖检测?
1.空腹血糖1.1什么是空腹血糖
所谓的空腹血糖在医学中其实是指患者早晨(一般在5点到9点)进行的血糖检测,这一时间段内患者处于空腹状态。严谨地说医学中的空腹状态其实是指患者在8小时以上的时间内,没有进食过富含热量的食物或者富含热量的饮料。空腹血糖包括静脉血浆血糖和毛细血管血糖,而生活中在午餐或者晚餐前的血糖不涵盖在空腹血糖的范畴中,这两类属于餐前血糖的范畴。
1.2空腹血糖的作用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空腹血糖是其重要的检测指标。因为空腹血糖能够对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反映,能够代表患者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属于糖尿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1.3空腹血糖的范围
一般情况下普通人的空腹血糖范围在3.9-6.1mmol/L,如果血糖检查者的空腹血糖值在6.1-7.0mmol/L,那么这类人群可能出现了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问题。但是如果这类人群两次空腹血糖值均大于或者等于7.0mmol/L,那么他们就有可能患上了糖尿病。
2.餐后两小时血糖2.1定义
所谓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其实就是指从患者吃第一口饭开始计算,时间正好在2小时中的血糖值。一般情况下,餐后两小时的血糖范围应该小于7.8mmol/L。
2.2餐后两小时血糖的作用
对于血糖检查来说,餐后两小时血糖是对患者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反应的重要指标,通俗地讲就是餐后两小时血糖代表患者进食后,食物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如果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出现明显升高的情况,则代表患者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变差的问题。而且在临床中,如果患者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值在11.1mmol/L以上,对人体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如常见的并发症有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病变。
3.餐后1小时血糖3.1餐后1小时血糖的概述
在说完餐后两小时血糖之后,有很多人都会想到餐后一小时的血糖值。一般情况下餐后一小时血糖值的上升,通常会被认为是患者正常血糖调节到糖尿病的中间过度表现型。这也代表着对餐后一小时血糖的检测可以更及时地发现患者糖尿病的病发征兆。因此对于患者来说,餐后一小时血糖的检测可以更有效地预测糖尿病的发生。
3.2餐后一小时血糖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当患者在空腹血糖以及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数值处于正常值范围内时,餐后一小时血糖的检测可以作为糖尿病病发风险的独立预测标准。在口服葡萄糖的耐糖量试验中,通常会将8mmol/L,作为餐后一小时血糖的数值临界点,以此来判断糖尿病风险的高风险人群。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于血糖监测的患者来说,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其代表的都是患者当时的血糖标准,反映的也是当时患者的身体状态。但是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的则是患者在抽血检查前3个月之内的平均血糖情况,这类检查受到外界偶然性因素的影响较少,如患者的饮食因素或者胰岛素的使用因素等。因此这类检查属于判定近期糖尿病控制是否理想的重要监测指标。一般情况下,普通人HbA1c应该控制在4%-6%之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HbA1c值小于7%属于理想的范围,但是对于那些较为年轻的患者来说,HbA1c值应该控制在6.5%以内。
总结:控制血糖不单单是控制好空腹血糖就可以了,需要做到四个指标兼顾,才能实现真正的控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