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急诊常见骨折处理——下肢篇

时间 :2024-01-11 作者 : 邹忠玉 来源:济南市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急诊骨科,相信很多的医生朋友都轮转过。急诊骨科的病人量非常多,病情也比较复杂,对于急诊的诊断要求准确、处理要求及时。那我们该如何高效安全的处理骨科急诊呢?下文将概括介绍骨科急诊的常见下肢骨折的处理措施。

一、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骨折,老年女性踝关节骨折发病率最高。体重超重和吸烟是踝部骨折的危险因素。踝关节是负重关节,站立时承受1.25倍体重,运动时承受高达5.5倍体重,距骨在踝关节内精确匹配,是其负重的基础,踝部骨折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是否获得了精确的解剖复位。

1、临床评估

典型表现:踝关节疼痛、肿胀、畸形、触痛、活动受限。了解患者的受伤机制,区分高能量损伤与低能量损伤。拆除原有的固定材料,进行皮肤及软组织评估,特别是开放损伤必须评估软组织情况。评估足趾远端的血供情况,判断有无血管损伤。

2、处理措施

保守治疗的指征:单纯外踝骨折;无移位的或稳定的骨折;无需反复整复可达到并维持解剖复位的有移位的骨折;由于全身或局部条件的影响,病人不能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指征:因软组织嵌人无法手法复位者;可能造成距骨移位或踝穴增宽的不稳定型骨折;远端胫腓关节分离;开放骨折;超过关节面25%、关节面移位超过2mm的后踝骨折。垂直压缩型骨折

二、胫骨干骨折

胫骨干骨折是最常见的长骨骨折。正常人群中,年发病率为26/100000。男性高发年龄31-40,女性41-50岁。由于胫骨前内侧面位于皮下,缺乏肌肉组织的包裹,开放性骨折多见(占胫骨干骨折的24%;胫骨干的血液供应来自单一的营养血管,一旦胫骨中下1/3骨折,仅依靠骨膜血管供血,局部血供差。因此,胫骨干骨折愈合不良和骨不连发生率高。

1.临床评估

首先进行全身检查,除外有威胁生命的合并损伤和全身多发性骨折,特别是需要检査临近的膝关节和踝关节是否受累。评估皮肤软组织情况:接诊患者后,应除去所有现场的临时固定物,进行皮肤和软组织损伤状况的评估。评估血管、神经的损伤情况:腓骨小头骨折时,应该除外腓总神经损伤;当胫骨近端骨折移位眀显,要警惕胫神经及动脉分支血管的损伤。查体时应注意比较患肢和健侧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当患肢检查提示患肢有异常时,应复位骨折,检查患者踝肱指数或血管超声情况。

2、处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胫骨骨折,减少了感染风险,但是却增加了难以接受的肢体短缩、旋转不良或成角畸形,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功能。对于骨折复位丢失或保守治疗失败,遗留以下畸形的患者均需要手术重新矫正:的内翻/外翻畸形;10°的前后成角畸形,向后成角比向前成角更难接受;10°旋转畸形,内旋比外旋更难被接受;1.5cm的短缩畸形;骨皮质接触<50%

三、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占成年人总骨折的3.13%,占成年人股骨骨折的24.56%,占股骨近端骨折的50%。老年人多发,平均发病年龄是66-76岁。女性多发,女性的高发病率与绝经后骨骼的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1、临床评估:

外伤后髋部疼痛,活动受限,无法站立或行走。典型表现:下肢短缩,外旋畸形通常>45°。患侧大转子部可出现肿胀或瘀斑,转子间部压痛明显,轴向扣击足跟可引发髋部剧烈疼痛。常合并有桡骨远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肋骨骨折、脊柱压缩骨折,应加以排除。股骨转子间骨折会伴有隐性失血,人院后注意评估和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及检验指标。老年患者在入院前及人院后,常常会有延误,饮食摄入减少,因此入院后还应注意生化检查,评估水、电解质情况,避免脱水、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等。

2、处理措施

1)保守治疗

伤前能够行走,但因内科疾病不能实施手术的患者,应进行牵引治疗,并通过穿戴防旋鞋等,避免短缩、外旋畸形愈合。持续牵引8~12周后复查X线片,若骨折愈合,则逐步负重行走。伤前失去行走能力的患者,可以在控制疼痛的基础上,鼓励病人早期坐轮椅活动,以避免卧床导致的全身并发症。

2)手术治疗

转子间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长期卧床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因此,只要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均应接受手术治疗。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