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具有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的特点,可累及各组织器官,引起器官功能衰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2023年是肺炎流行的大年,其中重症肺炎患者所占比重高。因此需要做好重症肺炎患者的救治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文章主要就重症肺炎的护理要点展开探讨。
1.什么是重症肺炎?
肺炎的严重程度与局部炎症程度、局部炎症播散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如肺炎患者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或急性呼吸衰竭需要通气支持,或者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循环衰竭表现和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可认定为重症肺炎。重症肺炎的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是感染性疾病中之首。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其中抗感染治疗是关键,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进行通气、使用免疫抑制剂调节免疫等。
2.重症肺炎的护理要点?
①病情观察:重症肺炎的病情复杂,需要密切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病情变化,尤其是血气指标。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需要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注意观察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变化,纠正低氧血症。对于合并血压下降、体温降低的患者,需要警惕为感染性休克,尽早发现、尽早处理。
②气道湿化护理:重症肺炎患者由于痰液分泌增多,加上纤毛运动较弱,痰液不易咳出,容易堵塞气道,诱发呼吸困难。因此需要加强气道湿化护理。例如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合理控制氧浓度、气体流量、气体温度等参数,氧浓度通常在20~100%;气体流量一般为10~60L/min;气体温度为32~37℃。在气道湿化管理中,需要注意观察管道连接有无泄漏,并选用灭菌湿化液,严格控制相关参数,维持气道正压,改善潮气量。湿化参数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根据患者痰液粘稠度,观察气道湿化管理的实施效果,例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需要持续湿化治疗24h以上;若痰液需要用力咳出,可以持续湿化治疗8~12h;若痰液容易排出的患者,可以湿化治疗4~6h。
③雾化吸入护理:在气道湿化治疗期间,可以配合超声雾化吸入干预,有助于改善痰液粘稠度,加速痰液排出。雾化吸入可以让药液转变为气雾,可以让药物直接作用于肺泡,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具有药物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显著的优势。雾化治疗期间,需要确保氧流量、气体温度参数合理,避免吸入冷空气刺激气道,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④排痰护理:重症肺炎患者由于病情较重,自主排痰能力较差,因此可以通过叩背排痰或机械振动排痰等措施,帮助患者更好的排出痰液。在实际操作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耐受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排痰方式。对于可以耐受机械排痰的患者,需要合理控制振幅,加速痰液排出。对于不耐受机械排痰的患者,需要采取人工叩背排痰的方式,通过双手由下至上有节奏叩背,促进痰液排出。
⑤吸痰护理:对于无法有效排痰的患者,需要进行吸痰干预。在吸痰之前,需要给予纯氧吸入,并严格坚持无菌操作,确保动作轻柔,吸痰压力为40~53.3kPa,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s,且连续吸痰次数不能>3次,吸痰后需要给予患者吸氧干预,改善血气指标。
⑥药物护理:重症肺炎的治疗药物较多,在临床用药期间,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并叮嘱患者、家属不能随意调节静脉输液速度,避免肺水肿、心衰的发生。对于出现心衰的患者,需要遵医嘱给予强心药物,并注意观察心率、心律变化,若发生心律失常、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需要停用药物。对低血压患者,需要给予升压药物干预,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合理调整用药速度。
⑦生活护理:叮嘱患者注意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促进疾病恢复;加强病房管理,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加强健康宣教,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戒烟。
总结
重症肺炎容易并发呼吸衰竭,死亡率较高,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除了积极的治疗措施外,还需要做好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