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不同降糖药物的服用要点和降糖知识科普

时间 :2023-12-30 作者 :仇来明 来源: 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阳泉市妇产医院)药剂科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些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改善,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患病人数出现不断增加的情况。要知道,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怎么样去控制好血糖是非常关键的。除了要进行饮食上控制,还需要积极进行锻炼。而除了上述措施之外,服用降糖药物也是实现血糖控制的关键措施。为此,本文将对降糖药物的分类、服用要点以及各种降糖知识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常用降糖药物有哪些?

常用的降糖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如下:

1、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它的主要作用机制就是抑制肝脏葡萄糖产生,减少肝脏对糖原的分解,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2、磺酰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它的主要作用机制就是通过促进胰岛素释放,增强胰岛细胞对胰岛素刺激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3、胰岛素注射剂(快速作用胰岛素、中速作用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它的主要作用机制就是补充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中的胰岛素不足,使血糖得到控制。

4、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如阿那格利酮、利拉鲁肽):它的主要作用机制就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胃肠道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延缓胃排空,降低餐后血糖。

5、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TZD)。这类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常用的TZD包括罗格列酮和呲格列酮,宜空腹或进餐前服用。

6、α-糖苷酶抑制剂。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属于多糖,摄入后在肠道内分解成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α-糖苷酶则参与这一过程。α-糖苷酶抑制剂的机制是使多糖无法分解,从而使餐后血糖降低。常见的药物包括啊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多糖,这几类药均宜在餐前服用。

二、降糖药物的服用要点

对于降糖药物的服用要点中,遵从医生嘱咐用药是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患者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议以及处方要求,按照正确的指导进行药物服用。同时用药也一定要饭前服药或者是饭后服用,用药的时候也一定要根据药物特性去使用,合理的选择好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用。用药期间也需要注意控制用药剂量以及用药频率。且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部分药物可能会与降糖药物之间出现相互作用问题,进而影响到药物治疗效果,严重时更是会出现副作用,为此,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嘱咐用药。对于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也需要在用药之后进行观察。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肠道不适或者是低血糖的情况,就一定要及时向医生进行反馈,从而调整治疗计划。在平时的生活中也需要注意,药物治疗知识辅助,而平时建立一个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才是实现对血糖降低的重要方法。

三、降糖知识科普

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控制: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降低血糖起着重要作用,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减少糖分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适度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能量消耗,降低血糖水平。

注意休息和减压: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有助于血糖的稳定。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导致的胰岛素缺乏。治疗1型糖尿病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胰岛素注射来补充胰岛素。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共同作用导致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如饮食控制、增加运动)和药物治疗(如口服降糖药物)。

血糖控制:良好的血糖控制是管理糖尿病的关键,可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这包括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合理饮食控制、适量运动、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等。

四、结语: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降糖药物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服用降糖药物时,患者需要遵医嘱用药,合理选择饭前或餐后服药时间,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频率,并关注不良反应的出现。此外,了解血糖监测、饮食控制、适度运动和减压等降糖知识也是糖尿病患者的必备常识。通过正确的用药和合理的生活管理,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