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患上带状疱疹要尽早规范化治疗

时间 :2023-12-30 作者 :​ 胡春玲 来源:枣庄市中医医院 慢病门诊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病毒感染性疾病。目前认为带状疱疹和水痘系同一种病毒引起的不同临床表现。初次感染该病毒后,临床上表现为水痘(儿童多见)或呈隐性感染,当水痘好了以后,虽然大部分病毒被人体清除,但还有少量病毒继续潜伏在人体中,此后病毒侵入感觉神经末端,再经过逆行移动并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及脑神经中。当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某些传染病、恶性肿瘤、全身红斑狼疮、外伤、放射治疗、使用某些药物(如砷剂、免疫抑制剂等),尤其是神经系统障碍时,均可导致病毒的再活动,激发该病,再次发病即表现为带状疱疹。本病发疹前往往有发热、倦怠、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经1-3天后,患处皮肤潮红,进而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内容透明澄清,互不融合。皮疹沿皮神经分布,单侧发疹,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排列。常见于肋间神经、颈部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神经支配区,如颜面、颈、胸背、腰腹部,也可侵犯眼、耳、口腔及阴部粘膜。神经痛为该病特征之一,可于发疹前或伴随发疹出现。本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这种疼痛一般是沿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放射。老年患者常于皮损消退后遗留较长时间的神经痛。

据统计,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9%-34%,且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换句话说,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是较普通人群高的。2023年青年人带着疱疹的发病率较往年明显升高,考虑新冠患者感染人群增多后,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患上“带状疱疹”,必须及时治疗。因急性期主要以外周疼痛为主,长时间外周疼痛可引起外周敏化,疼痛信号传导至大脑,不断强化及累积,可引起中枢敏化,更容易导致后遗神经痛。如果发生在三叉神经第一支(眼支)的带状疱疹,不及时治疗还会形成溃疡性角膜炎,而后可因瘢痕形成而失明;侵犯听神经的带状疱疹还有可能导致耳聋;侵犯面神经的带状疱疹还有可能导致面瘫。

患了带状疱疹怎么治疗?

1、首先要休息好,加强营养,合理膳食,多喝水。可有效增强免疫功能,有利于机体杀灭病毒,促进毒素排出;

2、最好在出现临床表现的72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在“黄金72小时”内立即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减轻病毒对神经的损伤程度,有助于神经痛的尽快恢复。可以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病毒药,疗程2-3周。早期、足量抗病毒治疗可快速控制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喷昔洛韦等。

3、给予止痛药和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曲马多等。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药物联合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甲钴胺或腺苷钴胺可减轻神经损害,促进神经恢复。

4早期应用神经阻滞治疗及脉冲射频调控可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5中药内服、外用、配合放血、拔罐、针灸、火针等均有一定疗效;

平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抵抗力,如加强体育锻炼、规律作息、劳逸结合、积极乐观、增强营养、均衡饮食等,才能减少带状疱疹的发生。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主动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以大幅度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避免可能出现的痛苦,就算以往得过带状疱疹,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也可以尽可能避免复发。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