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刮痧疗法对小儿常见病的应用

时间 :2023-12-29 作者 :任燕南 来源: 河北省大城县中医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刮痧疗法,源远流长,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现代医学亦已证明,通过刮痧可刺激神经末梢或感受器而产生效应,促进微循环,使气血畅通,於滞得清而有效。同时对机体进行一系列体液调节,使之趋于平稳,激发人的潜能,调节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以达到保健治疗的目的。刮痧疗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蘸取一定的介质,在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者穴位上的皮肤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或刮痕,使脏腑污浊之气经腠理通达于外,从而促使气血流畅,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用于幼儿常见病如:小儿外感发热、小儿惊风、小儿疳积、小儿肺炎喘嗽、小儿遗尿等疗效显著。

刮痧疗法常使用的工具有水牛角或黄牛角,配以润肤介质或刮痧油等配合完成刮痧操作。

刮痧疗法取穴:(1)小儿外感发热:头面部:太阳、印堂、天门;背部:大椎、脊柱两侧膀胱经、颈部夹脊穴;上肢:三关、六腑、天河水。(2)小儿惊风:头面部:人中、印堂、百会;背部:大椎、身柱;上肢:曲池、合谷、神门;下肢:阳陵泉、丰隆、太冲、涌泉。(3)小儿疳积:背部:大椎、身柱、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

下肢:足三里。(4)小儿肺炎喘嗽:任脉、中府、天突、膻中、足太阳膀胱经、肺俞(双)、心俞、列缺、气喘、风门、尺泽等穴位。(5)小儿遗尿:头部:百会;腰骶部:脾俞、肾俞、膀胱俞、次髎;腹部:气海、关元、中极;上肢:尺泽、神门;下肢: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刮痧疗法操作方法:(1)充分暴露刮治部位,并做适当清洁。(2)施术者手持刮具,运用腕力,刮板与皮肤呈45°~90°,用刮板后1/2刮,蘸取刮痧油,在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由内向外朝单一方向反复刮动,用力轻重以患儿能耐受为度。刮动数次后,感觉涩滞时,需蘸植物油再刮,一般刮10~20次,以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为度。(3)刮时必须遵循“刮前刮后,阴阳对刮”“宁失一穴,不丢一经”的原则。(4)刮痧时间一般20分钟左右,或以患儿能耐受为度。(5)刮完休息片刻,喝一杯热水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发汗祛邪。

刮痧疗法的注意事项:(1)治疗时,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如天气转凉或天冷时应用本疗法要注意避免感染风寒。用力应均匀,力度适中;由于患儿的反应和刮拭部位的不同,对不出痧或出痧少的部位不可强求出痧,可在重点穴位和压痛点用刮板棱角按压,禁用暴力。(2)刮痧工具必须边缘光滑,没有破损。不能干刮,应不时蘸取润肤介质保持润滑,以免刮伤皮肤。(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应立即停刮,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4)形体过于消瘦、有皮肤病变、有出血倾向者不宜用刮痧疗法。(5)刮痧后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发怒、烦躁、焦虑情绪等不良刺激;禁食生冷、油腻之品。(6)使用过的刮具,应清洁消毒处理后备用(注:牛角刮痧板禁用水泡)。(7)刮痧间隔时间一般为3~6天,或以痧痕消退为准,3~5次为一个疗程。

刮痧疗法是一种兼治疗和保健双重功效的自然疗法,具有活血化瘀,畅通血脉,调血行气,疏筋通络,通经止痛,驱邪排毒,清热解毒,开窍醒神,健脾和胃等作用。它使病变组织的血液循环得以恢复或增强,能增加病变组织和细胞的营养和氧的供应,使细胞活化,增强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使病变组织康复,抗病能力增强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刮痧疗法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民间刮痞疗法,而是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基础的新的刺络方法。操作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痛苦小,疗程短,疗效高,免于小儿打针吃药之苦,又无药物的毒副作用,易于小儿接受。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