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

时间 :2023-12-28 作者 :​ 赵剑峰 来源:衡水市第六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它会导致骨骼变薄、变弱,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

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可诊断、可治疗的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形成原因

1.遗传因素:骨质疏松症以白人尤其是北欧人种多见,其次为亚洲人,而黑人少见。骨密度为诊断骨质疏松性的重要指标,骨密度值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其次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另外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人群更容易患病。

2.内分泌因素: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骨密度降低,从而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男性则为性功能减退所致睾酮水平下降引。

3.营养因素:钙的缺乏导致PTH分泌和骨吸收增加,低钙饮食者易发生骨质疏松;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骨基质的矿化受损,可出现骨质软化症;长期蛋白质缺乏造成骨机制蛋白合成不足,导致新骨生成落后;缺乏维生素C则可使骨基质合成减少。

4.生活方式:缺乏运动、吸烟、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5.疾病和药物: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以及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6.废用因素:肌肉对骨组织产生机械力的影响,肌肉发达骨骼强壮,则骨密度值高,由于老年人活动减少,使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少,骨量减少,同时肌肉强度的减弱和协调障碍使老年人较易摔倒,伴有骨量减少时则易发生骨折,老年人患有脑卒中等疾病后长期卧床不活动,因废用因素导致骨量丢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表现

1.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体现,髋部和椎体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临床表现。2.不明原因的慢性腰背痛: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症状,也是大部分患者就诊的首要症状。常在翻身时、起坐时以及长时间行走后出现腰背疼痛、全身骨痛或者周身酸痛,且负荷增加时加重甚至活动受限。不明原因的慢性腰背疼痛为诊断骨质疏松性的重要线索。

3.身材变矮或脊柱畸形:严重骨质疏松性患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等脊柱畸形。脊柱畸形会使身体负重力线改变,从而加重脊柱、下肢关节疼痛。

4.心理异常和低生存质量: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出现恐惧、忧虑、抑郁等心理异常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等。

2.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以维持骨骼的健康。

3.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症并及时治疗。

4.避免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激素类药物等。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

1.生活调理:患者可在医生建议下适当的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如慢跑、体操、太极拳、游泳等,运动时应注意安全,尽量少做躯干屈曲、旋转等动作;保证充足的日晒,推荐每日15~30min左右。

2.饮食调理:饮食上应注意钙、蛋白质等物质的补充,适当多吃豆制品、牛奶、瘦肉、坚果、新鲜蔬菜、水果等。

3.药物治疗: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避免自行用药,常用药物有:阿法骨化醇软胶囊、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盐酸雷洛昔芬片、仙灵骨葆胶囊等。

4.物理治疗:物理治疗简称理疗,是将电、光、声等现代化理疗仪器作用于人体及骨路之上,促进骨路的合成。主要包括超声波、超短波、磁疗、热疗等都属于骨质疏松的治疗。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