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心梗怎么办?
当然是拨打120急救电话了!但是救护车不能马上到。
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我们能做点什么?
心梗的自我判断
1、常有发作诱因 :多在大量活动、突然用力、情绪激动、受惊吓、吃太饱、忽然受凉后出现。
2、典型症状:胸闷、胸痛,心梗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胸部的闷痛感,有些人可能仅有胸闷或者胸痛,有些人还会觉得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头晕恐惧,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濒死感。
3、身体其他部分也会疼:除了我们常说的胸口或心口会疼以外(范围大概巴掌大小),有些人整个胸部、肩膀、左臂、脖颈甚至牙齿附近等也会有不舒服。
4、发作时间:典型心梗一般持续30分钟以上,但只要发作超过15分钟,就有必要重视。有的患者每次只发作几分钟,但发作很频繁,同样建议积极处理。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高度怀疑发生了急性心梗,立即平躺休息并以最快的速度拨打120,呼叫急救车!并保持电话畅通,在120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救。
1、保持患者情绪稳定:情绪波动会让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增加心脏负担。此时,患者身边的人一定要努力让患者平静下来,避免刺激患者的情绪波动。
2、让患者保持舒服的体位,保持静息:以患者感觉为准,可以躺着,也可以坐着。如果病人感觉呼吸困难,那就帮着病人坐着,双下肢下垂。体位尽量舒适。如果患者出现意识减弱,甚至休克,可能是血压下降过快,让患者平卧,撤掉枕头,注意保暖,防止因呕吐导致的窒息。
3、最好不要让患者躺在软床或软沙发上:因为如果患者失去意识,需要心肺复苏,软的床垫和沙发不利于支撑,会给急救带来不便。
4、吸氧:家里如备有氧气瓶,赶快让患者吸氧,每分钟3-5升,具有抢救与心理安慰的双重作用,可增加心肌的氧供,以减轻症状。
5、口服药:大多家庭备有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品,但心梗不能盲目服药,一定要联系医生说明病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6、患者心脏骤停,就要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在患者失去意识时采取的急救措施,如果心梗患者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突发心脏骤停,室颤等情况失去意识,此时采取心肺复苏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判断心跳骤停的要依据两个方面进行判断
1、判断患者有无意识:轻拍病人双肩,并在他双侧耳边大声呼喊:“您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清醒的患者能准确地回答问题,若无任何反应,则为意识丧失。
2、判断患者有无脉搏:判断心跳时,可用手触摸手腕内桡侧的桡动脉,如果触摸不到桡动脉搏动,还可以通过触摸颈部的颈动脉进行判断,颈动脉主要位于喉结外两指,通过触摸颈动脉可初步判断每分钟的心跳次数。
心梗发生后,不能做什么?
1、不可随意挪动患者:遇到急性心梗病人,家人和周围人一定不要随意移动患者,也不能让患者走动,因为移动心梗患者,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这就给心脏增加了额外负担,很有可能会使心梗的面积继续扩大,加重病情,促发猝死,那就“好心帮倒忙”了。
2、不能独自去医院:心梗发作后盲目移动,会加重心肌缺血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心脏骤停。此时如果身边没有陪伴人员,非常容易错过救治的黄金时间,自己开车去医院就更加危险了!
心梗的预防知识
1、生活方式:避免劳累、工作压力过大,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需戒烟、控酒。适当运动,保证正常的体格,控制体重,因为体重越大,对心血管负担较重。
2、饮食方面:预防心梗、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在饮食方面需要保持低盐、低脂、清淡饮食,适当运动。另外预防高血脂的形成,脂质摄入中尽量控制油脂食物的大量摄入,而且还需要控制血糖,因为肥胖或胰岛素抵抗以及糖尿病病人,容易诱发心肌梗死。
3、控制药物:如果病人本身已经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需遵医嘱服用控制药物,定期测量血压,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秋冬是心肌梗死的高发季节,预防要从日常生活一点一滴做起,远离那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养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保护血管,保护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