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是由于肺、胸内或其他器官的疾病,导致肺的通气量或血氧含量减少,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当肺组织在结构上发生病理性改变,如肺气肿、肺大泡、肺纤维化时,肺泡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就会严重受损,引起低氧血症。如果长期缺氧就会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缺氧,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老年人由于全身各器官功能减退,肺组织结构变化较小,而慢性呼吸衰竭引起的肺损害较重,因此老年人的慢性呼吸衰竭多见。
那么,老年人呼吸衰竭该如何护理呢?
1.护理准备
(1)一般准备:①环境:安静舒适,光线柔和,温度适宜;②仪器:有创动脉压计(CPAP)、高流量氧疗仪等;③患者:进行有效的生命体征监测,给予吸氧,并做好记录;④协助准备:协助患者进行体位转换及更换,及时吸痰。
(2)心理准备:①应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以减轻患者焦虑的情绪;②应向患者讲解呼吸衰竭的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3)治疗准备:①掌握呼吸机的基本原理、作用及使用方法;②呼吸功能训练;③进行氧疗。
(4)其他准备:①根据医嘱给药,如吸氧时要注意氧气流量和浓度的调节,若无明显改善,应考虑停吸氧;②了解呼吸机及管道的位置、名称及操作方法;③了解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呼吸机等相关仪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④了解病人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2.病情观察
(1)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和声音的变化。
(2)观察每分钟呼吸次数,正常为14~20次,如出现意识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呼吸频率改变和呼吸节律不规则,提示呼吸中枢功能障碍。
(3)观察病人面色,如面色苍白,口唇发紫或发绀,提示心肺功能不全。
(4)观察病人是否烦躁不安,甚至意识障碍或昏迷。
(5)观察有无缺氧表现,如口唇、指甲发绀等。
(6)注意病人有无呼吸道症状和体征变化。如发绀加重、痰量增加、呼吸困难加重、咳嗽频繁、咳脓痰等。
(7)注意有无上腹部或胸膜摩擦音(喘鸣音),这是肺水肿的症状。另外还应注意病人是否有呼吸音减弱、哮鸣音等情况。
(8)注意观察病人的尿量及血压变化。正常为每小时尿量在20ml以上;如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或血压下降超过20/10kPa (90mmHg)时应考虑休克的可能。
3.健康教育
(1)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做到劳逸结合。
(2)保持口腔清洁,饮食合理。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嘱咐其避免进食过多、过饱或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同时应注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证充足睡眠。
(3)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应根据病情的轻重及患者的体质情况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活动。运动强度要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及病情进行调整。
4.体位管理
(1)在老年病人的护理中,应重视体位管理,选择适当的体位,可减少气道阻力和增加有效的通气量,改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对于老年病人应特别注意避免过度通气而加重缺氧状态。另外,在呼吸衰竭基础上出现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如果长时间地仰卧位,很容易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呼吸抑制等发生。因此,对老年病人应指导其采取半卧位、坐位或侧卧位。
(2)老年人由于全身各器官功能减退,故在翻身时应动作轻柔缓慢、避免使用暴力和突然的牵拉动作。同时注意保暖,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给予必要的协助和帮助。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协助其经常变换体位,以改善其呼吸状况。
5.出院指导
(1)出院后,应继续家庭氧疗,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开始时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以后可增加到每天4-5次,每次30-45分钟;②若病人症状加重或原有呼吸困难加重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氧疗时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在使用呼吸机时,由于病人处于缺氧状态,故应定时吸氧,以提高血氧浓度;②长期使用呼吸机者,应注意呼吸机的定期消毒;③每次吸氧时间不超过15分钟;④吸氧时不可过快过猛。
(3)出院后应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多吃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
(4)出院后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血常规、肺功能测定、X线胸片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