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冠心病与心肌缺血的关系

时间 :2023-12-21 作者 :​ 梁承院 来源: 河池市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冠心病与心肌缺血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比较典型,心电图可出现典型的ST段压低和T波倒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心脏彩超或冠脉造影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临床上,冠心病与心肌缺血常被混淆。其实,两者有区别。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的疾病。而心肌缺血是指心肌血液供应不足或中断所引起的疾病,二者在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冠心病与心肌缺血有什么区别:

一、病因

冠心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可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亦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亦称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最主要病因,与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有关,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为2%~6%,男性稍高于女性。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对本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是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和大量饮酒也是本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可增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而大量饮酒则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荷,易引起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的病因比较简单,主要由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其常见的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冠状动脉痉挛或阻塞等。此外,冠心病患者由于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或左心室后壁膨出等原因也可造成心肌缺血。

二、病理生理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当心肌因供血不足而不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时,就会发生缺血性坏死。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都是心肌缺血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前负荷增加,心腔扩大,后负荷增加。同时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心电图ST段压低等。

心肌缺血:当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时,导致心肌的血液灌注不足或分布异常,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引起以左心室为主的一系列症状。比如心悸、乏力、心慌等。

三、临床表现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症状比较典型,常表现为胸闷、憋气、胸痛、气短、心慌等。其中,胸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常在劳累或激动时发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而心肌缺血表现为持续而严重的胸部疼痛,常出现在运动或体力活动时,休息后可缓解,也可伴有出汗、恶心及呕吐等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还会出现典型的心绞痛发作,主要表现为胸部压榨样疼痛,一般持续3~5分钟。

四、实验室检查

1)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和心肌缺血最重要的手段,在临床上,心电图可以排除冠心病及心肌缺血,但心电图不能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2血脂检查是诊断冠心病和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其结果可以反映冠心病及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

3心肌酶检查:心肌酶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指标。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最常用的两种心肌酶。

六、影像学检查

1心脏彩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无创的CTACTA能够直接显示冠脉狭窄程度,并与冠脉造影结果对比,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2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指将一根导丝(一般为6-8F)引入冠状动脉血管,在X线透视下观察到血管狭窄部位、程度和范围,并可显示狭窄远端分支血流供应情况。

3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能观察到心肌组织的功能和形态变化,并能动态观察心肌缺血时的代谢和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冠脉CT血管成像(CTA)对诊断冠脉狭窄并不敏感。

总之,冠心病与心肌缺血都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表现形式,二者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病变而引发的疾病,心肌缺血则是指心肌血液供应不足或中断所引起的疾病。在临床上二者常常相伴而生。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