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
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针灸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23年8月11日,20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针灸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针具的改革,扩大了针刺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针灸术的发展。总体来说具有以下几点作用:
调和气血:
针灸是通过针法刺入人体穴位,来达到保养身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的作用,通过刺激穴位,能够调节体内的经脉,通过刺激可以让经脉得到扩张,气血运行会更加舒畅和平稳,气血冲和身体健康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了。
平衡阴阳:
人体内部阴阳失衡就会引发多种疾病,所以在平时养生的时候要注重平衡阴阳。当人体阴阳失衡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针灸刺激不同经脉的穴位,能够让体内阴阳达到平衡,可以减少患疾病的几率。
调节脏腑:
人体的五脏六腑如果出现了问题,就会容易导致重大的疾病出现,但是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就可以很好的调节五脏六腑功能,也是保护身体健康的最佳方法。
针灸又有哪些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急性鼻窦炎、急性鼻炎、感冒及急性扁桃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等。
五官口腔疾病:急性结膜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近视(儿童)、牙痛、下颌关节炎、牙龈炎及急慢性咽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食道及贲门痉挛、呃逆、胃下垂、急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缓解痛)、单纯性急性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肠燥激症、急慢性结肠炎、急性菌痢、便秘、腹泻及肠麻痹等。
神经肌肉骨骼疾病: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颅脑外伤康复、周围性神经疾患、小儿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早期如在六个月内)、美尼尔氏综合症、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遗尿、肋间神经痛、颈臂综合症、肩凝症(五十肩)、网球肘、坐骨神经痛、腰痛及关节炎等。
一些疑难杂症类疾病。
针灸主要有哪些禁忌症呢?
严重糖尿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处于剧烈波动期的人群。
凝血功能障碍人群,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皮肤感染溃疡、肿瘤局部、白血病等人群。
骨关节急性感染、结核、恶性肿瘤患者。
身体极度虚弱、大汗、大出血、病情危重(急救除外)的患者。
孕妇。(注:灸法可以矫正胎位)
无论是“针虽细物道通神,上合于天下合人”,还是“笑施砭石起膏肓,坐察形神穷倚伏”,都需要躬亲自勉,你只有亲自感受其中气机流转的“酸、麻、胀”感,才能真正明白中医历久弥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