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主要特点是病程较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目前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
慢性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可减少慢性病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和严重并发症的几率,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
1.慢性病患者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由于长期处于疾病状态,慢性病患者的身体机能、自身免疫系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使病毒和细菌有机可乘。慢性病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将面临高住院率、高死亡率、高额治疗费用。因此,及时开展慢性病患者预防接种,可以降低其感染流感、肺炎等疾病的风险,提升其生活质量。
2.慢性病患者接种疫苗有哪些好处?
接种流感和肺炎链球菌疫苗,能显著降低慢性病患者患流感、肺炎的几率。多项研究表明,与单独接种流感疫苗相比,慢性病患者联合接种流感疫苗和23价肺炎多糖疫苗(PPV23),可以进一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减少患者发病、就诊和住院次数,降低因为感染引发的死亡风险,对患者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也节省了就诊费用。
3.慢性病患者接种疫苗是否安全?
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慢性病患者无论是单独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还是联合接种,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一般人群相比没有差异。疫苗常见的局部反应为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等,全身反应为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轻微且呈自限性,一般无需处置,1~2天可以自行恢复,严重不良反应非常罕见。
4.慢性病患者可以接种哪些疫苗?
目前国内外主要推荐慢性病患者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明确将慢性病患者作为流感的重点人群。当然,除了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还可以选择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乙肝疫苗等,接种后对于降低感染率、预防疾病加重及并发症的发生同样具有良好作用。
5.慢性病患者接种疫苗需要注意什么?
接种前,慢性病患者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向接种医师如实告知健康情况,以便接种医师综合判断是否可以接种。
存在以下情况时,建议慢性病患者不接种或者暂缓接种:对疫苗或疫苗所含成分过敏;接种其他疫苗发生过严重急性过敏反应;同时合并其他慢性病并处于发作期;正患有急性疾病或正处于发热状态。
接种后应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无异常后再离开,如果有不适情况,及时向接种现场工作人员说明;接种当天避免进行剧烈活动,多喝水,充分休息,保持接种部位清洁,以免发生感染。如果发生轻微的一过性发热或接种部位疼痛、红肿,一般无需处理;当发生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咨询接种医师或者到医院就诊。
5.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可否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期间是否需要停药?
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服药期间如果病情稳定,控制良好,一般来说不影响疫苗接种,具体情况可以在接种前咨询接种医师,综合评估后接种。没有证据表明疫苗和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因此为了保障慢性病的治疗效果,接种疫苗无需停止服用慢性病药物。
除了疫苗接种以外,慢性病患者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自身防护,在呼吸道疾病高发期间,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密闭场所,如果确实需要前往,应注意做好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居室内要勤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均衡,还要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