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

时间 :2023-12-15 作者 : 梁镇宝 来源:​ 广东省第二荣军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我国国民的饮食结构在逐年发生变化,患上糖尿病的人数愈加增多,糖尿病的众多并发症也不可忽视,糖尿病足就是一种。糖尿病足对患者的生活会产生不小的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而预防糖尿病足该怎么做呢?本文就来进行简单介绍。

一、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患者患上糖尿病后,由于足部并发症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踝关节以远的足部血管、神经会出现病变,导致足部供血不足,并随之出现溃烂、感染等,严重者甚至会影响肌肉和骨骼,最终导致软组织坏死,甚至截肢。

目前我国的糖尿病足治愈率逐渐提高、截肢率明显下降,但发病率却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在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发病率达8.1%,据估计,全球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的年死亡率高达22%,溃疡患者的年死亡率高达11%。由此可见,糖尿病足已经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二、糖尿病足有哪些类型?又是因哪些原因而起?

糖尿病足根据症状可分为:

混合型糖尿病足——在我国最为常见,表现为足部有束缚感、麻木,行走虚浮不实,伴随有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足、足部动脉减弱或消失等症状,后期还可能出现足部溃疡、组织坏死等。

缺血型糖尿病足——较为多见。下肢会出现长期的血管狭窄或闭塞表现为下肢的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变差、间歇性跛足等,后期可能会导致溃疡或坏疽。

神经型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表面像被套着一层袜子一样,感觉能力减退、麻木、皮肤干燥,行走时不踏实,有踩棉花感,后期可能会导致溃疡或坏疽。

糖尿病足的病因与多方有关,具体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病变会导致肢体的感觉能力减弱甚至消失,使足部对于压迫、异物接触、冷热变化等的感受下降,很容易造成外伤而形成溃疡

糖尿病血管病变:血管系统病变会导致足部出现缺氧现象,令下肢皮肤温度降低、出现间歇性跛足、疼痛等,严重者会出现溃疡和坏疽。

年龄性别: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也会增加。性别也是糖尿病足的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据调查,男性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风险要比女性更高。

吸烟:香烟对身体健康具有直接的损害,长期吸烟,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更易入体。更易患上糖尿病足。

三、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1.规范的降糖治疗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有效的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已经比普通人要高了,在糖分摄入上更应该严格控制,避免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引发糖尿病足

2.戒烟

吸烟是导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本就比健康人脆弱,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远离香烟,以减少下肢动脉疾病的风险。患者家属也应对其进行及时监护工作,避免有患者一时改不掉常年抽烟的习惯,延误病情。

3.加强运动

糖尿病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改善下肢供血。尤其对于中老年患者,适合的体育锻炼也有助于增强体魄,提高抵抗力。

4.注意足部保暖

季节温度降低,天气寒冷,血管容易受冷收缩,对血液循环形成阻碍。而脚部连通人体多条经脉,做好脚部保暖工作,可以达到减少血管痉挛、促进足部供血的作用。

5.合理选鞋

在足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鞋子的选择,要合脚且舒适,不可挤脚,但也不能太过松垮。避免高跟鞋或鞋底硬度过高,及时检查并清除鞋子里的异物,保持鞋内洁净干燥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6.合理饮食

糖尿病患者血糖偏高,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好控制糖分。饮食上需要保持清淡,少糖少盐,保持血糖在正常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医嘱,积极自觉调整饮食,合理规划自己的运动,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如果出现不适,一定要积极就医,避免耽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