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为内异症,指的是女性的腺体、间质等子宫内膜组织未出现在子宫中二出现在身体其他位置的异常情况,这种疾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具有病变位置多样、形态复杂、侵袭性强、易复发等特点。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引发盆腔疼痛、痛经、结节、包块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导致不孕,对患者日常生活有严重影响,虽然此病通常是良性疾病,但仍有4%的恶变可能,因此在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后人们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但是,大多数人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缺乏足够的了解,笔者简单介绍一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知识。
一、为什么会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
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正常情况下应该分布在子宫内膜中,但是子宫腔和盆腔之间是由输卵管连接的,由于二者是相互联通,因此内膜细胞可以从输卵管转移到盆腔中,更有甚者可能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此即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果未处于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发生出血或周边组织纤维化,便会形成结节,引发盆腔痛、痛经,同时子宫腔中缺少子宫内膜,患者便会出现月经异常或不孕症。
目前,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主要有如下几种:其一是种植学说,即月经期间,正常情况下经阴道排出体外的经血大部分顺流而下,但有少部分经输卵管逆流到盆腹腔中,种植在盆腹腔脏器的表面,形成包块或结节;其二是浆膜上皮化生内膜,即在胚胎发育时期体腔上皮会逐步化生为脐部、阴道直肠膈、腹膜即卵巢表面上皮,后天情况下这次组织可能在机械性刺激、炎症、性腺激素的影响下再次发生转化,变为子宫内膜,由于在这些部位转化的子宫内膜不属于宫腔内的正常子宫内膜,因此归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三是淋巴和血液的良性转移,这种病因较为罕见,异位的子宫内膜大多位于四肢、心包、脑膜、肺部以及其他距离子宫较远的脏器组织,发生原因通常在子宫内膜碎屑通过血液或淋巴循环转移到某脏器组织后停留在该处,引发包块、结节等病变;其四是手术造成的内膜转移,这一病因属于认为原因,通常是剖宫产术、会阴侧切术或妊娠早中期刮宫术的过程中人为地将子宫内膜移植到其他部位;其五是免疫防御功能缺陷,虽然经血是自身产物,但逆流到盆腹腔后仍属于异物,免疫系统被激活后会释放大量的体液和免疫细胞来消除这种异物,如果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差,便有可能发展成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六是遗传因素,有相关家族病史的人更容易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
二、子宫内膜异位会癌变吗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良性癌”的别称,这意味着其本质上属于良性病变,之所以被称之为“癌”,是因为其病灶的远处转移、种植能力与恶性肿瘤一样,同时其浸润性强、复发性高,也与恶性肿瘤非常类似,但子宫内膜异位症却不会如恶性肿瘤一样无限增生,也不会如恶性肿瘤一样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消耗,因此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会出现贫血、乏力、消瘦等症状表现,对患者生命安全没有威胁,只会使患者感到不适。
但需要的注意的是,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良性疾病,但恶变的可能并非是0,仍有5%左右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发生恶变,且发生恶变的患者大多是年龄较高的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分为腹膜型、卵巢型、深部浸润型、其他部位型几种,以其中的卵巢型为例,恶变率约1%。恶变主要来源于腺上皮,部位在卵巢。如果存在以下几项危险因素,这需要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转变为恶性肿瘤:①患者超过45岁;②月经后;③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年(一般需超过10年);④曾经被确诊为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不孕;⑤疼痛变化有规律性,从痛经逐渐便为慢性盆腔痛;⑥合并有子宫内膜病变;⑦卵巢囊肿的直径超过8cm;⑧影像学检查提示卵巢囊肿内部实性或乳头状结构,彩超检查病灶血流丰富,阻力低。此外,恶变是有征兆的,如果患者出现下腹部不适(如胀痛等)、盆腔包块、月经量增多等,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