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该疾病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的特点,且具有一定的癌变概率,从而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故做好胃炎的对症干预治疗,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便针对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法进行简单的科普,现报道如下。
1.胃炎
1.1胃炎的概念
胃炎是由多种不同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或慢性炎症。常表现为中上腹疼痛、腹胀、嗳气、恶心、食欲不振、消化道出血等,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1.2胃炎的发病情况
胃炎作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类型,临床发病率较高。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长时间的不良饮食习惯、饮酒和不规律饮食,导致了胃炎的频发,严重威胁者患者的身体健康。相关数据表明,如果日常生活中饮食得当,通常情况下胃炎的发病几率在25%左右,对于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会增加患病风险,可能发病率在30%。由此可见胃炎的高发病概率。
1.3胃炎的具体类型
目前,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症状表现,大致可将胃炎这一疾病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三种类型。
1.3.1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糜烂和出血等一过性的急性病变。
1.3.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另外,根据病因还可将慢性胃炎分成幽门螺杆菌(Hp)胃炎和非Hp胃炎两大类;根据病理诊断可将慢性胃炎分成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两大类;根据病变部位可将慢性胃炎分为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
1.3.3特殊类型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是指由特殊病因引起的胃炎,根据病因又可分别称为感染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Ménétrier病)等。
1.4胃炎的病因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应激、酒精刺激和创伤是导致急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自身免疫机制所致的长期损伤则是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2.胃炎的几种有效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针对胃炎的治疗主要为药物干预、手术干预、中医疗法、饮食调节和生活干预等方法。
2.1药物干预
药物是胃炎的常用治疗方法,重点在于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药物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硫糖铝、头孢菌素、多潘立酮、西沙比利等,需要遵医嘱严格用药。
2.2手术干预
手术干预方法主要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症异型增生或重度肠化生,尤其是患有大肠型肠化生者可考虑采用手术治疗方式。
2.3中医疗法
中医疗法主要针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通过中药和针灸等疗法,予以患者辩证施治,专病专方,可有效帮助慢性胃炎患者控制病情,有助于患者的健康保障。
2.4饮食调节
因不当饮食习惯是导致胃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故调控饮食对于胃炎患者的病情控制和健康保障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针对无明显症状表现的胃炎患者,可适当的吃小米粥、蔬菜汤等食物,以降低胃炎患者的肠胃负荷,为患者补充营养物质。另外,适当水果的食用也能够帮助患者补充维生素。要注意的是,胃炎患者应避免食用辣椒、生姜等刺激性的食物和炸鸡、汉堡等油脂含量比较高的食物,以避免患者胃炎患者因胃肠负担提高而导致病情加重。
2.5生活干预
除上述治疗方法外,胃炎患者也可以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比如跑步、跳绳等,能够加速新陈代谢,也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另外,因过大的精神压力会导致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故患者应当做好心态调整,必要时可在专业机构进行心理疏导。
综上所述,胃炎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从而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故做好胃炎的对症干预治疗,对于患者的健康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