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我国出台《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后,中国古代经典名方制剂走向了全面创新的道路,这一举措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医药学蕴含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但中医药在疾病防治的理论、方法和用药上与西医药有巨大差异,这就决定了中药新药的属性、特点、研制模式、研发路径等与西医药有很大不同。在最新出台的《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中,明确了古代经典名方是中药新药注册的一大类型,为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研发的创新提供了法律层面的保障。
古方新用,价值如何?
中医积累下了很多经典古方,很多古方流传至今,产生了全新的用途。其实在生活中,一些经典中医古方已经有了很多的应用场景,古方新用,价值如何?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常见的古方,相信你对中医古方,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六味地黄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古方中,六味地黄丸可以用于滋阴补肾,肾虚亏损、盗汗遗精、骨蒸潮热等都可以服用这一味方,在新方中,六味地黄丸可以用于调节免疫系统、保肝补肾、延缓衰老。为什么六味地黄丸的古今方效果不同呢,是因为古今方的药方发生了变化。在新方中,将古方中的丹皮、附子、肉桂去掉了,加上了牡丹皮、蜂蜜,地黄从生地黄换成了熟地黄,山茱萸换成了萸肉。从方剂上看,其实六味地黄丸的变动还是非常大的。
另外,再说一味大家很熟悉的古方,复方阿胶浆。复方阿胶浆是新方的名字,古方是阿胶补血膏,从方剂组成上看,党参换成了红参,枸杞换成了山楂,适合更多人群服用。从功效上看,阿胶向来就是养性延年的佳品,复方阿胶浆更适合滋阴补血,健脾润肺,是气血双补之药。
从这两味古方看来,古代经典名方流传到现在,还是要有一定的改进的,这样才更适合现代人群服用,那么有没有不加以改动的古方呢?当然有,五子衍宗丸就是其中一方。五子衍宗丸用于补肾益精,在新方中,将五子衍宗丸制成成药,为了定型加入了蜂蜜。因为药方未变,整体上五子衍宗丸的效用也没有太大变化。这也发现了一种趋势,有的新方为了扩大使用范围,制成了成药的形式,比如玉屏风散古方新用就变成了玉屏风口服液,安神丸古方新用成了茸血安神丸,如果不能制成成药,很多古方也原原本本保留了下来,比如十枣汤、麻黄汤、四物汤、四君子汤等,如今,还在造福人类。
古代经典名方制剂创新,我们有什么“黑科技”?
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的创新研发,需要在选方和组方时,以中医药理论作为指导,将研究各类方剂主治功效的理论成果作为依据,并根据中医临床专家的丰富经验,指导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的创新研发。产品研发以临床适应症为研究导向,力求解决核心科学和技术问题,根据《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的指导,结合所开复方的实际问题,进行基于临床适应症为导向的系统研究,为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的创新研发提供精准、全面的药学数据。
在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的研发中,发现古代处方中给出的药材剂量缺少精确称量,许多药材以粒、枚等单位来表示,无法实现准确称量,这可能是制约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疗效的因素。如乌头汤原方中乌头的用量是五枚,但每一枚乌头的大小不同,称量不够精准。因此,在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的研发中,可以根据国家规定的药物用量并结合中医临床专家的经验,确定一个精准的药物剂量,力求在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的研发中,准确发挥该方的疗效,切忌完全按照原方剂量研发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古方在近日有了更多的应用空间,也让古方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古代经典名方至今仍在沿用,它效果明确、特色突出,应用广泛,未来,更多的古方制剂被研发出来,完善了中医成药市场,让大众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中医经典方剂,认识中医的精妙之处,这将是人类之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