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教您一分钟看懂血常规

时间 :2023-10-23 作者 :王朋飞 来源:冠县第一中医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教您一分钟看懂血常规


1.了解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指标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医学中常规的血液诊断方法,涵盖多个指标来评估体内血细胞的功能和数量。红细胞(RBC)负责氧气输送,其主要相关参数有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这些值的异常可能提示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白细胞(WBC)总数则是反应体内炎症和感染的关键指标,其细分类别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不同亚群的比例变化可能指示不同类型的感染或疾病。血小板(PLT)与血液凝固、止血功能密切相关,数值偏低可能存在出血风险。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反映红细胞的大小变异,与某些类型的贫血有关。另外,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也是评估红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总之,血常规检查为医生提供了大量关于血液系统状态的信息,每一项指标都有其医学意义,需要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解读。

2.血常规指标代表的医学含义

血常规检查作为医学诊断中的基础检查,涉及多个指标以反映血液系统的健康状况。红细胞(RBC)正常范围为4.5-5.5/μL,低于此范围可能提示贫血,高于此范围则可能为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Hb)正常范围为120-160g/L,偏低可能为贫血,偏高为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压积(HCT)正常为37%-47%,偏低指示贫血,偏高则为红细胞增多。白细胞(WBC)正常范围为4-10×10-9/L,数值偏高可能为感染、炎症或某些白血病,偏低则可能为骨髓抑制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小板(PLT)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低于此范围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紫癜,偏高可能为血小板增多症,有血栓形成风险。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正常范围为11%-15%,偏高则可能为铁缺乏性贫血或恶性贫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为白细胞的五大亚类,其比例变化可能指向不同的疾病,如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总体来说,血常规的各项指标都与血液功能、免疫状态和血液疾病诊断密切相关,需要专业医生根据医学知识进行综合解读。

3.正确认识血常规指标的影响因素

血常规检查涉及多项医学指标,对于每个指标,存在多种内外因素可能影响其数值。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的数值可能受到营养、缺铁、慢性疾病、出血等因素的影响;建议定期摄入足够的铁、叶酸、维生素B12来维持正常红细胞生产。白细胞(WBC)的数值受到感染、炎症、免疫反应、药物、白血病等因素影响;为防止异常,应定期进行体检,避免长期接触有毒物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风险。血小板(PLT)可能受到出血、骨髓疾病、免疫性疾病、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建议注意药物使用,定期体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可能与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骨髓功能障碍等有关;建议均衡饮食,保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摄入。白细胞的五大亚类,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其比例受感染、免疫反应、骨髓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综上,血常规各项指标受多种医学因素影响,正确理解这些影响因素及其医学意义,有助于更加科学、准确地解读血常规报告,为个体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查提供了关于血液系统状态的宝贵信息,但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医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