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眼睑下垂,小心病因“颅内动脉瘤”
单侧眼睑下垂,都该“看眼”吗?医生提醒大家,小心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逻辑错误。
病例:徐女士,右侧眼睑下垂3天,经“看眼”治疗,口服药物病情无好转,于7月19日清晨4:30突发头痛、呕吐,立即来医院就诊。对突发性剧烈头痛伴脑膜刺激征阳性患者,应高度怀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果不其然,行头颅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诊断性头部CT扫描后均须行DSA或CTA。CTA具快速、价格低且相对无创等特点,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辅助检查的首选;DSA是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金标准”,且对最大径<3mm的微小动脉瘤及其周围小血管的显影有更高的敏感度,故对CTA检查未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患者,推荐进行DSA检查。马上完善脑血管CTA检查,诊断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
一、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病理性扩张,存在破裂风险,其破裂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引发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人数多,范围广,预后结局差,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
世界范围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为2/10万~16/10万,85%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中国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病人数占国内所有卒中患者的2%。女性较男性更易罹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女:男=1.24:1.00)。
颅内动脉瘤压迫性眼睑下垂主要由颅内动脉瘤压迫动眼神经所致的眼睑下垂,发病率较低,但却是导致眼睑下垂的病因中最应该得到重视和及时诊治的致死性疾病。后交通动脉瘤压迫动眼神经,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二、颅内动脉瘤病因
颅内动脉瘤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动脉硬化、感染、创伤等。诱因包括劳累、情绪激动、便秘等,也有的无明显诱因或在睡眠中发病。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病急剧,临床表现剧烈头痛,形容如“头要炸开”,频繁呕吐,大汗淋漓,颈强直,重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三、颅内动脉瘤治疗
对大多数发生破裂出血的动脉瘤应尽早进行病因治疗,以降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且有助于对出血造成的一系列继发损害进行尽早干预,再出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另一重要因素。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其病死率可高达60.2%~73.3%。
开颅夹闭和介入治疗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病情分级较低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夹闭与介入均可,但应首先考虑介入治疗,对重症破裂颅内动脉瘤、老年、椎-基底动脉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倾向于首选介入栓塞治疗。
颅内动脉瘤压迫性眼睑下垂如能得到及时、准确就诊,行脑血管CTA检查,在疾病发展初期、动脉瘤破裂出血前明确诊断,能更大程度为病人减轻痛苦,收到更好治疗效果。迅速安排并完善术前准备,争分夺秒,与病魔赛跑,紧急为病人实施手术治疗,避免了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半个月后病人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