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使老百姓得学会在无充足医疗资源的情况下,如何能看懂血常规检查结果,判断自己的身体情况。近期恶补了一些基础知识,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血常规
通过对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值波动与形状分布的研究,我们可以评估出患者的健康状况。血液常规检测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自己是否存在感染(细菌或病毒)或者贫血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揭示出是否存在血液系统性的疾病,这些都可以从侧面揭示骨髓的造血功能。
1、白细胞:作为一种免疫系统,它们是身体的守护者,在遭受外部威胁(例如细菌、病毒等)的攻击时,能够抵抗并消除这些威胁。五种细胞种类涵盖了中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这是一种先天性的,是抵御病原体的主要防线,它具备辨认大部分细菌的功能。当感染或炎症爆发时,大量的中性粒细胞会迅速进入炎症区域,将细菌和死亡物质吞噬掉。然后,通过使用细胞中的溶酶体酶来杀死细菌。在消灭数十个微生物之后,这些微生物将进行自我分解,产生的多样化的溶酶体酶可以将其附近的结构分解,从而生成脓液。肺、咽喉等与外界相连的部位,会通过呼吸和排泄系统排出体外。炎症反应中,中性粒细胞扮演着关键角色。如果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那么细菌感染的风险就会增大,而降低可能的病毒感染,例如流感、病毒性肝炎等。
淋巴细胞是身体的第二道防线,其特性、精确度和强度都超过了固有免疫。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协助体液免疫,抵御外部的病原体和毒素,同时也参与细胞免疫,尤其是对抗内部的寄生虫。病毒与细菌的属性差别很大,唯独在宿主的细胞中,它们才能够存活。
单细胞:这类细胞在身体的组织里形成了巨大的吞噬细胞,它们的吞噬功能甚至超过了中性粒细胞。然而,这些细胞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才能变成引发局部炎症的消化系统。
嗜碱性粒细胞:它们通过产生组胺、白三烯等化学物质,触发过敏反应(增加毛细血管的透明度导致局部充血和水肿,进而触发过敏反应)
酸性粒细胞:消除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组胺和白三烯等,并在抵御寄生虫的过程中发挥免疫作用。
2、血液内的红细胞,其主要职责是将氧气与二氧化碳传递给人体,从而保证人体的生物氧化反应得到顺利实施。红细胞主要由血红蛋白(Hb)构成,因此,在医疗操作过程中,我们经常根据其含量来评估患者是否有贫血的情况。血红蛋白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可能是缺氧、严重烧伤、脱水、红细胞增多症等,低于正常范围提示有贫血或失血;红细胞压积,又名红细胞比重,其定义是抗凝血离心沉降后的红细胞所占的血液总体的百分比,它同样作为一种直观的红细胞数目表示手段。在血液过于浓缩的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会有所提升,这种现象通常被用于评估脱水患者的血液浓度,同时也是计算补充液体数量的重要依据。
三个主要的评估准则: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都是为了对各种类型的贫血进行评估。
3、血小板:是一类来自骨髓的巨核细胞的胞质,它们富有活性,可以在血液中形成受损区域,实现凝固并修复受损的血管壁。血小板的高低主要反映人的止血功能。血小板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或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等,低于正常范围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受损、血液病等。
平均血小板体积:这是对每个血小板的总量的描述。在医学实践中,它能够帮助我们找出导致血小板数量下降的根源。
血小板堆积:它是由平均血小板数量(MPV)与血小板计数(PLT)的汇集而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两者的相关数据来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简而言之,掌握与血液常规测试结果有关的信息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也有助于我们迅速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这对于医疗实践有着巨大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