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校园、商场等密集型场所均设有公共卫生间,属于密闭空间、空气的流通性不佳,并且使用的人员繁杂,容易滋生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是细菌传播的主要场所,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因此,为降低公共卫生间造成感染的概率,确保自身 的身体健康,我们需对使用公共卫生间的注意事项进行如下了解。
1公共卫生间使用人员预防措施
(1)尽量选择靠外侧的厕所如厕
人们在外出时突然内急,需要寻找公共卫生间时,要注意卫生间的选择。若为商超等的公共卫生间,可优选生活用品类等人流量相对较少的那一层,可能相对较干净。并且在公共卫生间内,多数人会选择里面角落的位置,可能相对安静,因而使用的频率也就最高,环境也就最差,感染的概率也就增加。因此,在选择人流量较少的卫生间之外,还最好选择靠外面一侧的厕所,可能环境更加干净。
(2)如厕前后洗手
在使用的公共卫生间有大门,可用纸巾包住门把手或用脚尖轻推的方式打开大门,并在如厕之前清洗双手。如厕之后也要清洗双手,使用流动的清水和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洗,或者使用自身携带的酒精湿巾或免洗消毒液等进行手部清洁,避免接触水龙头、瓶装洗手液按钮。如厕前后流水清洗手部后,均避免使用烘干机烘干手部,尽量使用纸巾擦拭,并且在接触水龙头、冲水按钮、门把手等物品时用纸巾包住,减少接触,并且在手部未清洁之前是不可接触鼻子、眼部、口腔等部位的。
(3)保管好随身携带物品
对于随身携带的物品,尤其是背包、手机、钥匙等物品,要避免接触到公共卫生间的地板,避免沾染到细菌,增加感染概率。多数卫生间内的门板上设有挂钩,方便放置随身物品,但实际上这并不安全卫生,多数卫生间的门板墙壁清洁不到位,甚至从未清洁过,并且冲厕时的水雾颗粒会分布在门板周围,因而对于随身的携带的物品应挂在身上、放在口袋里,或由同行人在卫生间外看管。
(4)如厕前冲洗便池
若公共卫生间内为蹲式便池,在使用前最好先进行冲洗,确保将上一位使用者未冲净的粪便纸巾等冲走,确保自身使用的安全性。若公共卫生间内为坐式马桶,在使用前应先使用酒精湿巾擦拭,然后使用一次性坐便套或铺上一层纸巾,以达到减少接触的目的,同时为避免马桶内的液体飞溅到臀部,可在马桶内放一张纸巾,减少飞溅。
(5)戒掉如厕时抽烟、看手机、化妆的习惯
大多数的人在如厕时都有抽烟、看手机、化妆的习惯,使得人们如厕的时间延长,增加了感染病毒、细菌等的概率,因而要戒掉如厕时抽烟、看手机、化妆的习惯。
(6)如厕后及时冲水
人们在如厕擦拭粪便之后的第一个接触的位置就是病毒细菌滋生最为严重的区域,也就是冲水按钮的位置,因此最好使用纸巾包住按钮的位置。为了避免粪便尿液等排泄物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在如厕后要养成及时冲水的习惯。若卫生间内为蹲式便池,在冲水时要保持身体倾斜,与便池保持距离,避免液体飞溅,并在冲水后迅速离开;若卫生间内为坐式马桶,要先将马桶盖盖住再进行冲水,然后立即离开。如厕时使用的纸巾等废弃物不要随意丢弃,应丢入便池内冲掉或扔在指定的垃圾桶内。
2公共卫生间清洁人员预防措施
(1)公共卫生间定时通风
对于有窗户的公共卫生间,应保持每日通风2次到3次的频率,通风的时间至少在半个小时,确保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减少细菌滋生。若公共卫生间环境密闭,则应安装排换气扇,并按时进行换气。
(2)加强公共卫生间的清洁、消毒工作
公共卫生间内的垃圾要及时清理掉,避免堆积滋生细菌;卫生间内保持地面整洁、无积水,并使用消毒剂擦拭地面和门把手、水龙头等区域。公共卫生间清洁人员在清洁工作完成后,要及时使用流水和洗手液清洗手部,以及手部消毒。
总而言之,不论是公共卫生间的使用者还是卫生清洁人员,都要做好自身的防护,避免出现感染的情况。尤其是经常接触污染源的卫生间清洁人员,注意自身健康的防护检测,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