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是一门主要内容为研究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颞下颌关节等疾病的防治的学科。口腔颌面手术是治疗肿瘤、涎腺疾病、颌面部炎症、外伤等病症的治疗手段,也常被用于矫正面部颌骨畸形。同时,口腔颌面手术也是整形手术中的一种,包含牙齿整形、拔牙等类型,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口腔颌面的位置比较突出,若遇到意外事故容易出现损伤。该部位一旦发生损伤,会影响患者的外观,干扰到患者的心理。当口腔颌面受伤后,一般需要开展外科手术治疗。因该部位有着丰富的血液循环,且手术切口通常位于口腔内部,患者很容易产生术后疼痛,在张口、进食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困难。因此,接受口腔颌面手术的患者需承担一定的疼痛感及不适感,医护人员需为其提供合理可行的诊疗与护理干预措施,以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口腔颌面手术的恢复时间需按照手术类型来决定。若开展面部外形的手术,一般1-2周左右肿胀便可彻底消退,面型也会随之恢复正常。若开展颌骨方面的手术,上颌骨方面的手术一般4-6周左右的时间能够愈合,而下颌骨方面的手术则通常需要6-8周。另外,因为口腔颌面部的结构比较特殊,口腔颌面手术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切口在手术过程中暴露在空气中,会加大感染的概率。医护人员在开展口腔颌面手术时,需着重预防术后感染。
口腔颌面手术虽然是一种外科手术,但会为患者带去一定的负性情绪,该类型手术存在让患者发生交流障碍、面瘫等风险。因此,医护人员应当以和蔼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尽可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引导患者以更为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体现人文关怀理念。医护人员可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生机制、手术性质、手术相关注意事项等知识,让患者了解接受手术的重要性,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更大程度减轻其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配合度。医护人员可采用多种方式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针对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性格等对其采用不同的疏导渠道。在进入手术室之后,医护人员可向患者介绍周边环境与条件,尽量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其身体的暴露,还可通过语言暗示等方法来对患者进行安抚,让患者在接受手术时能够感受到安全感,推动手术顺利进行。
口腔颌面部属于人体暴露部位,解剖关系较为复杂,手术涉及面广,具有一定的手术难度,存在较多的潜在危险因素。在开展口腔颌面手术时,医护人员需重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其一,在消毒过程中保护患者的眼睛。口腔颌面手术的消毒范围通常由发髻至颈胸上方,医护人员在进行消毒处理时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眼睛,尤其是全面后眼部不能闭合,冲洗液、消毒液等都可能刺激、损伤到患者的眼结膜,甚至有可能引发结膜炎、眼睑肿胀等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可在进行消毒处理之前使用红霉素眼膏涂眼,贴上尺寸恰当的护皮膜,以此来保护患者的眼睛,在润滑眼球的同时避免消毒液入眼,减轻并发风险。其二,选用恰当的气管插管方式。如果颌面部疾患累及上下颌骨有畸形、瘢痕等,或是病变部位为舌、口腔内时,想要进行气管插管具有较大的难度。医护人员面对此种情况,主要采用鼻腔内插管,此种插管方式安全性更高。其三,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口腔颌面部靠近颅骨、颈部,有着丰富的血管,医护人员开展口腔颌面手术时,一旦操作不当容易加大出血量,影响到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提升手术危险性。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液循环、肾功能等情况,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口腔颌面部位的病种繁多,临床中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各项诊疗技术不断进步,口腔颌面手术的成功率也在不断提升。笔者对口腔颌面手术进行简单介绍,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口腔颌面手术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