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精神障碍患者如何居家护理你知道吗?

时间 :2024-04-30 作者 :余朝晖 来源: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出现精神障碍的人接触最多的人员就是医务人员与家庭成员。在病情稳定后,居家恢复的过程中,全面需要家庭成员的照护。这时家庭成员的心理素质和护理技巧掌握程度等,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故此,要重视精神障碍患者的居家护理。那么具体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呢?

在进行精神障碍的居家护理之前,我们需要明白精神障碍是什么呢?

1、精神障碍的含义是什么?

精神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也就是患者的情感、认知、意志和动作等出现非常明显的异常,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以及生活。在生活中,做出正常人不能理解的行为或者事情。甚至受病态心理的影响,出现自杀、攻击他人等行为。

那么具体的精神障碍患者会存在哪些表现呢?

2、精神障碍的患者会有哪些表现呢?

2.1 性格与脾气的变化

精神障碍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脾气与性格的变化。如原本活泼开朗的人,突然出现冷淡和疏远,甚至降低对周边事物的感性度。再者平时温柔的人,变得脾气暴躁,无理取闹;再者原本遵纪守法且勤奋努力的人,出现生活懒散,纪律松弛等,就是精神障碍的早期症状。

2.2 情绪异常

经常出现多疑、多管闲事、情绪高亢,容易和他人争执等,还会出现不符合实际的构思与设想。但是也有的人出现情绪低落的现象,经常长吁短叹,还会出现生不如死的想法。

2.3行为改变

会出现行为方面的异常,如活动减少,动作变缓,甚至喜欢到处闲逛,出现动作重复的现象,还会出现怪异动作,或者忘记说过的话,丢三落四的,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等

在出现上述任何一个症状的时候,都需要重视,以便尽早发现疾病,及时开展干预。这就要重视居家护理的进行,具体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呢?

3、应该如何对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居家护理呢?

3.1个人卫生

家属要监督并且帮助患者做好自身的卫生,但是不要全部帮助患者完成,需要留出患者发挥的余地,这样可以培养患者的独立自理能力。并且,让患者独立完成,这样可以尽快帮助患者摆脱“精神疾病患者”的身份,积极调整心态。在患者不想动的时候,可以借助奖励与惩罚的方式,激励患者,帮助患者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3.2 饮食方面

在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要保证饮食的摄入情况,保证食物搭配的营养均衡性,避免暴饮暴食和随意进补的现象。并且不要为患者提供浓茶和酒品,监督患者戒烟。如果患者的年龄较大或者身体较弱时,要关注食物的软硬度,提供适宜的食物。如果患者存在便秘的问题,要让患者食用适量的蜂蜜与香蕉等润肠的食物。当面对吞咽困难的患者时,要让患者不要着急,慢慢地进食,减少噎食现象的出现。

3.3 睡眠方面

要保证患者具备充足的睡眠。在这个过程中,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睡眠环境,减少噪声与强光等因素的刺激。对患者的睡眠时间进行严格地把控,监督患者上床睡觉,按时叫醒患者。并且,在患者睡觉之前,不要让患者饮用兴奋性的饮料,如浓茶和咖啡等。同时,也不要让患者观看容易导致情绪变化的电视节目等,更不要开展改变情绪的活动。但是如果患者存在入睡障碍的时候,让患者开展适当的松弛训练,为患者催眠曲等。

3.4 卧室布置

在为患者布置卧室的时候,最好保持简洁大方、安静与安全的因素。如果患者病情稳定,且不存在攻击行为,可以和家属同住,不要单独居住或者锁住房门,减少患者的精神压力,避免患者出现猜疑的情绪,发生被害妄想的问题。并且,在为患者的卧室安装电灯的时候,尽量安在棚顶,以插线控制开关。另外,不要在室内放剪刀和绳索以及药物等危险物品,避免损伤自己和他人,也不要放置损坏的家具。

3.5安全方面

在面对患者的时候,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自杀与伤害他人,如果患者存在上述倾向,应该保持24h的持续监护,避免意外的出现。

4、小结

综上所述,精神障碍的出现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时家属需要更加关心和安慰患者,为患者开展适当的居家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促使患者病情的康复,避免自残行为的出现,更好地维护患者的身体健康,减少精神障碍的影响,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