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很多人多这种疾病并不了解,其实它就像是常见的内科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衰竭等。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具体的症状表现有很多,例如幻觉、妄想、思维散慢、思维破裂、行为异常、意识模糊、行为异常等。这类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患病率上升,并且已经成为新时代年轻人的主要病症之一,那么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呢?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慢性精神障碍,其中包括个人的感知觉、情感和行为异常,患者难以区分出真实和想象,患者反应较为迟钝、行为退缩或过激,严重者难以进行正常社交,在医学上将精神分裂症归类为一种障碍,并不归类为疾病。该疾病通常发生在青年或者青壮年时期,发作时身体感觉和行为逻辑、情感体验等均会产生障碍,但是不会发生昏迷或者智力下降。根据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可能和遗传、大脑结构、妊娠、后天生活环境等有有关,但是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由于这种疾病的治疗难度较大,所以目前只能采取手段控制病情。
精神分裂症为什么需要服药?
1、控制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有很多,由于患者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症状表现在个人身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通常会出现幻觉、错觉、思维混乱、行为和思想异常、焦虑、抑郁、攻击暴力、自杀等症状,这些症状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这些症状,需要采用服药的方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尝试不同药物、不同剂量或者不同组合,并且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从而为患者确定使用的药物。通常情况下,医生给精神分裂症患者开的药叫做抗精神病药,例如多巴胺,其能够作用于大脑递质,可以起到缓解妄想、幻觉等症状的作用。
2、预防复发
由于精神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的药理作用都只是阻滞某些受体。所以,一旦停药,撤销了阻滞作用,病情便可能会复发。长期坚持服药有助于巩固疗效,可以增强患者精神活动的稳定性,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从而减少复发。预防复发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很多患者在症状得到缓解后选择停药,随后症状又出现反复,从而导致病情无法从根本上缓解。所以即使患者初期的治疗反应良好,也应该坚持服药,避免再次复发。
精神分裂药物包括哪些?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第一代精神病药物也是最为传统的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药物种类有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五氟利多等。第一代精神病药物的价格较为评价,但是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较为明显,例如会导致催乳素水平升高,影响患者的性欲、情绪、月经周期、乳腺组织等。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也是最新的一种精神病药物,常见的药物有阿立哌唑、氯氮平、伊潘立酮、鲁拉西酮、奥氮平、布南色林、喹硫平等。通过临床实践证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比第一代药物的不良反应少。效果最明显的是氯氮平,不仅能够降低精神分裂症的自杀行为,更重要的是对治疗其他疗法产生抵抗性的患者有十分突出的作用。但是很多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体重增长,并且部分患者的血糖指数会不断升高。
总结: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服用药物的重要性,这不仅是控制患者症状的主要方式,更是降低复发概率的重要途径。需要提醒的是,一旦出现精神分裂症相关症状,应该及时就医,采取科学方式干预,及时控制症状,避免耽误病情亦或者对患者以及身边人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