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高血压,您到底知多少?

时间 :2024-04-24 作者 :张明强 来源:宁阳县蒋集镇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高血压这一“隐形杀手”已悄然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血压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常常无明显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本文旨在科普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和有效防控高血压。

一、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高血压,医学上称为“动脉血压升高”,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高压)和/或舒张压(低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根据不同的血压水平,高血压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此外,还有一类特殊的高血压,称为“白大衣高血压”,即患者在医生诊所测量时血压升高,而在其他环境下血压正常。

二、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这一看似平常的健康问题,实则潜藏着巨大的危害。它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更是一个无形的“定时炸弹”,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身体。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脾、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持续性的损害。心脏是高血压攻击的首要目标,长期高压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脏肥厚、扩大,最终可能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致命疾病。同时,高血压还会对脑血管造成损害,增加脑卒中的风险,轻者可能导致偏瘫、失语,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此外,高血压还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影响肾脏的过滤和排毒功能,严重者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需要依靠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三、高血压的症状与识别

除了常见的头痛、头晕、心悸和胸闷外,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耳鸣、颈部僵硬、疲劳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还可能因时而异,时有时无,进一步加大了识别的难度。正因如此,定期体检和血压监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的测量,我们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来说,更应该加强血压的监测和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效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四、高血压的成因与风险因素

高血压的成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然而,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同样不容忽视。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肥胖、过量饮酒以及长期的精神压力,都是高血压发病的常见风险因素。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钠离子过多,从而增加血管阻力,使血压升高。缺乏运动和肥胖则会导致血管弹性下降,心脏负担加重。过量饮酒和精神压力都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五、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

(一)高血压的预防

1、低盐饮食:控制每日盐摄入量在6克以下,避免过多的钠离子摄入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血管阻力,使血压升高。

2、增加运动量:保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等,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功能,降低血压。

3、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肥胖对血管的压迫和心脏的负担,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4、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应该戒烟限酒,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二)高血压的治疗

1、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降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服药时间如何选择。1如果患者的服药次数为1次/日,建议患者在晨起时进行空腹服药,时间尽量固定,提前或者延后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2如果每天要服用两次药物,建议患者第一次在晨起时进行空腹服药,而第2次服用药物的时间,则需要间隔12小时左右,这样可以保证患者的药效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2、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中医调理等。改善生活方式如上所述,中医调理则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进行调理,以达到降压的效果。

六、高血压的认识误区

关于高血压,民间存在许多认识误区。例如,有人认为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不会得;有人认为只要没有症状,高血压就不需要治疗;还有人认为降压药一旦吃上就不能停,因此宁愿不吃药。这些误区都可能导致高血压的误诊、误治,甚至酿成严重后果。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科学途径获取正确的知识,消除认识误区。

七、结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慢性疾病。通过本文的科普,我们了解了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危害、症状识别、成因与风险因素以及预防与治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高血压的防控工作,从改善生活方式做起,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记住,高血压并非不可战胜的“敌人”,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知识和方法,就能有效地将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