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阑尾炎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青壮年居多。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且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如阑尾穿孔、腹膜炎等),因此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至关重要。本文将从阑尾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阑尾炎的基本概念与病因
阑尾是位于盲肠末端的一条细长管状结构,长约5-10cm,直径约0.5-0.7cm。虽然其功能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调节有关),但阑尾一旦发生炎症,却可能带来严重问题。
常见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这是阑尾炎最主要的病因。阻塞可能由粪石(硬化的粪便)、淋巴组织增生、异物(如果核、寄生虫)或肿瘤引起。
2. 细菌感染:当阑尾管腔阻塞后,腔内压力升高,血液循环受阻,黏膜屏障受损,细菌侵入阑尾壁导致感染。
3. 其他因素:如饮食习惯(低纤维饮食可能增加粪石形成风险)、遗传因素等也可能与发病相关。
二、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阑尾炎的典型症状是“转移性右下腹痛”,但临床表现因患者年龄、阑尾位置及病程不同而有所差异。
典型症状:
1. 腹痛:
-初期表现为上腹部或脐周隐痛(内脏神经牵涉痛)。
-数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麦氏点,即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并固定于此(腹膜受刺激所致)。
2. 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尤其是儿童)。
-食欲减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泻或便秘。
3. 全身症状:
-低热(通常<38.5℃),若体温过高需警惕穿孔可能。
-乏力、心率增快。
不典型表现
-老年人:症状可能较轻,腹痛不明显,容易延误诊断。
-孕妇:阑尾位置可能因子宫增大而上移,疼痛部位不典型。
-儿童:呕吐更明显,易被误诊为胃肠炎。
三、阑尾炎的诊断方法
由于阑尾炎症状与其他腹部疾病(如肠梗阻、泌尿系结石、妇科疾病等)相似,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1. 体格检查
-麦氏点压痛:右下腹固定压痛是阑尾炎的重要体征。
-反跳痛(Blumberg征):提示腹膜炎症。
-闭孔肌试验/腰大肌试验:用于判断阑尾位置(盆腔或盲肠后位)。
2.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10×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 C-反应蛋白(CRP):炎症指标,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3.影像学检查
- 超声:方便快捷,适合儿童及孕妇,但受肠气干扰可能影响准确性。
- CT扫描:诊断准确率>90%,能清晰显示阑尾肿胀、周围渗出及并发症(如脓肿)。
- MRI:适用于孕妇,避免辐射影响。
四、阑尾炎的处理策略
阑尾炎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干预,避免穿孔及感染扩散。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式。
1.手术治疗(首选)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
-创伤小、恢复快,术后1-2天可出院。
-适用于大多数单纯性阑尾炎患者。
-开腹手术:
-适用于复杂病例(如穿孔、脓肿形成或腹腔粘连严重者)。
2.保守治疗
抗生素治疗:
-适用于早期单纯性阑尾炎或手术高风险患者(如合并严重心肺疾病)。
-常用药物:头孢三代+甲硝唑。
-经皮引流:
-若已形成脓肿,可先引流控制感染,二期再行手术。
术后注意事项
-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
-保持切口清洁,避免感染。
-若出现发热、腹痛加剧,需警惕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腹腔脓肿)。
五、阑尾炎的并发症与预防
常见并发症
1. 阑尾穿孔:腹痛突然减轻后再次加重,伴高热、腹膜炎。
2. 腹腔脓肿:表现为持续发热、局部压痛包块。
3. 门静脉炎:罕见但严重,可导致肝脓肿。
预防措施
-高纤维饮食,减少便秘和粪石形成。
-出现不明原因腹痛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结语
阑尾炎虽常见,但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是关键。若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尽快就医,避免因拖延导致严重并发症。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治疗阑尾炎的主流方式,患者恢复更快,预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