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脑梗塞后别慌!康复护理四步法助你重获行动自由

时间 :2025-02-28 作者 :孙春芳 来源:齐河县中医院脑病科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说起脑梗塞,相信很多朋友对它并不陌生,这一疾病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昏迷、眩晕、恶心、头痛等,甚至出现死亡。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发现脑梗塞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可确保其生命安全,但是大部分的患者治疗后会出现偏瘫、智力减退、语言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对日常生活存在显著影响。依据临床案例与相关资料发现,若脑梗塞患者在进行及时治疗后辅助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可显著减轻后遗症严重程度,进而促进生存质量改善。那么脑梗塞后如何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呢?

·认识脑梗塞

最近几年脑梗塞的发生率不断地升高,主要与饮食、生活结构、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相关,医学将其称为是“缺血性脑卒中”,简单而言就是各类原因导致大脑供血障碍,致使相应脑组织严重缺氧坏死,可进一步损害神经功能并出现症状,如昏迷、头痛、活动障碍等。依据致病因素分析,临床将其分成栓塞性脑梗塞与非栓塞性脑梗塞,疾病常见于高血脂、高龄、肥胖、高血压、大量吸烟、心绞痛等群体。众所周知,脑梗塞治疗效果与治疗时机存在较大关系,那么我们如何有效的应对脑梗塞呢?

·脑梗塞康复第一步——评估并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确诊脑梗塞后,为促进更好康复,临床医疗人员需予以全面的评估,包括神经功能、运动能力、言语能力、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如发病时间、年龄、并发症等。结合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康复目标和计划,明确短期和长期的康复目标。主要康复训练计划包含:(1)肢体功能训练。主要包括被动与主动两类,早期阶段通过被动运动帮助保持关节活动度,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随着恢复进展,逐渐增加主动运动训练,鼓励患者自己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手指抓握、手臂抬起等。(2)平衡与协调训练。通过站立、步态训练等方式,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减少摔倒的风险。(3)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训练患者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动作,如穿衣、洗漱、进食等,帮助其恢复自理能力。

·脑梗塞康复第二步——心理关怀

脑梗塞的发生较为突然,且由于病情严重,大部分的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消极、焦虑、悲观、易怒、暴躁等,相关不良情绪可对患者治疗、康复、心理健康等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日常康复过程中,无论是医疗人员还是家属,均需要重视患者情绪变化,为其提供有效的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度过最艰难的时期。首先需要与患者保持密切的交流,即便他们不能够做出准确的反应或者回答,也不断鼓励尝试发音,在患者表现为焦虑、消极等情绪时,可以多说“没事的”、“慢慢来”、“加油”、“会好的”等正向词语,为患者加油打气,促进情绪逐渐稳定。沟通期间保持亲切的态度、温柔的语气,尽量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重点,使其更为积极的配合治疗。

·脑梗塞康复第三步——饮食调整

日常饮食中严格限制钠盐摄入,避免高盐食物(如腌制食品、快餐、罐头),可以使用香草和香料替代盐来增加食物风味。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选择健康脂肪并增加鱼类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每餐确保包含丰富的蔬菜和适量的水果,建议每天摄入五份以上的水果和蔬菜,选择多种颜色的蔬菜和水果,以获取不同的营养成分。鼓励患者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通常建议每天喝8杯水(约2升),具体量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和过多咖啡因,选择水、淡茶或清汤等健康饮品。

·脑梗塞康复第四步——生活方式调整

制定固定的作息时间,确保每天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增强身体的恢复能力,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如保持卧室安静、黑暗,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适合的锻炼计划,鼓励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如散步、轻度伸展或康复操,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具体需要根据医生建议和个人能力调整。鼓励患者戒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帮助其克服烟瘾,同时鼓励患者限制酒精摄入,确保良好的康复效果。

脑梗塞的康复过程较为复杂,通过功能评估、心理支持、饮食与生活调整,可促进相关功能恢复,能够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使其迎接更加美好的生活。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