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眼压异常护理,青光眼患者必看!

时间 :2025-02-21 作者 :徐红 来源: 曹县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慢性、进行性损害为特征的眼科常见病和致盲性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便是眼压异常。虽然并非所有青光眼患者都伴有明显的高眼压,但眼压升高无疑是视神经损伤的重要驱动力。因此,科学认识眼压异常,合理进行护理与管理,对于青光眼患者的长期视力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一、眼压异常的定义与意义

眼压是维持眼球正常结构和光学功能的重要生理指标。正常眼压一般在1021mmHg之间(即1.32.8kPa),由房水的生成与排出维持动态平衡。若房水产生过多或排出受阻,眼压就会升高,长时间高眼压可引发视神经乳头萎缩,最终导致视野缺损乃至失明。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青光眼患者在正常眼压范围内仍出现典型的视神经损害,这被称为“正常眼压青光眼”;也有些人即使眼压偏高但视神经完好,被称为“高眼压症”。这说明眼压异常与青光眼之间并非绝对的因果关系,而是风险相关性极高的因素。因此,监测与管理眼压异常是青光眼防治的重要手段。

二、影响眼压波动的常见因素

眼压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生理性波动在一天内可达46mmHg,通常在清晨较高,夜间较低。但除了自然波动外,以下因素也可诱发病理性眼压升高:

情绪波动与精神紧张:焦虑、失眠、惊恐等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短时性眼压升高。

体位变化:仰卧或头部低于心脏位置容易使静脉回流障碍,造成眼压上升。

用眼过度:长时间看电子屏幕、近距离阅读等行为,可能加重睫状体负担,影响房水循环。

饮食因素:饮水过量(尤其短时间大量饮水)、高盐饮食或含咖啡因饮料也可能促使眼压升高。

药物影响: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眼用激素滴眼液)可能引起继发性高眼压。

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也可能影响眼压调节机制。

了解这些诱因并加以规避,是眼压异常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护理重点

1.定期监测眼压

青光眼患者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眼压测量,以观察是否存在昼夜波动或治疗效果不佳。部分患者还需进行24小时动态眼压监测,以便发现隐匿性高眼压。眼压监测不仅要频率科学,更要关注眼压与视神经变化、视野变化的相关性,避免“眼压正常”掩盖视功能损害。

2.规范使用降眼压药物

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局部滴用降眼压药物,如前列腺素类似物、β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等。患者应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滴药,不可随意增减次数或更换药物,以免造成眼压波动。使用过程中若出现眼部不适(如刺痛、充血、视物模糊等)应及时就诊调整方案。同时要注意药物保存方法,如部分滴眼液需冷藏,使用前应恢复至室温,防止药效丧失。

3.合理作息与情绪管理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眼压稳定,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度用眼。情绪波动是诱发眼压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青光眼患者应学会情绪调节,必要时可接受心理疏导或精神科协助。

4.饮食控制与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应避免高盐、高糖、高脂饮食,适当补充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胡萝卜、深海鱼等,有助于保护视神经。饮水应分次、少量,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导致眼压急剧升高。

此外,避免剧烈运动、头部倒立、举重等可能诱发眼压波动的活动。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也有利于眼压控制。

5.科学防治并发疾病

如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颈椎病等,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可能通过影响眼部血液灌注或房水动力学间接影响眼压水平,对青光眼的控制带来不利影响。

结语

眼压异常是青光眼防治的关键环节,但护理绝不仅限于“控制一个数值”。它需要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三方协同,从用药管理、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到合并疾病控制,进行全方位、个体化的长期干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守护宝贵的视力。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