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沉默的肝脏杀手:丙肝防治指南,早筛早治是关键

时间 :2025-02-21 作者 :梁晓丹 来源:贵港市港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全球约5800万人正与丙肝病毒共存,许多人感染多年却毫不知情,直到肝脏发出严重警报。

一、认识丙肝:被忽视的“沉默杀手”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与乙肝不同,丙肝感染后极少引发急性症状(仅约20%患者可能出现疲劳、食欲不振、黄疸等轻微表现),导致高达80%的感染者发展为慢性感染。

肝纤维化与肝硬化: 约10-20%的患者在感染20-30年后发展成肝硬化,肝脏逐渐失去功能。

肝癌风险倍增: 肝硬化患者中,每年约有1%-4%会进展为肝癌。

全身性损害: 丙肝还可能诱发糖尿病、肾脏疾病、冷球蛋白血症等肝外表现。

二、传播途径:警惕隐匿的血液接触

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经输血与血制品传播(历史性问题): 1993年前未严格筛查HCV的输血是重要途径。自1993年我国对献血员强制筛查HCV抗体后,此途径已得到有效控制。

不传播途径: 日常接触如拥抱、亲吻、共用餐具、食物、水、咳嗽、打喷嚏、母乳喂养(除非乳头破损出血)不会传播丙肝病毒。

三、诊断与治疗:早筛早治,终结丙肝

1.筛查: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 初步筛查是否存在或曾经存在感染。阳性结果需进一步确认。HCV RNA检测: 确诊是否存在现症感染(病毒在复制)。也是判断治愈的金标准(治疗结束后12周或24周检测不到HCV RNA即为治愈/SVR)。基因分型: 部分情况下需确定病毒基因型,以指导选择最合适的DAA方案。

2.评估肝脏状况:肝功能检查(ALT/AST等): 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肝脏弹性检测(FibroScan)或血清学纤维化指标(APRI, FIB-4): 无创评估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

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 筛查肝癌、评估肝脏形态。

肝活检(逐渐减少): 在特定情况下评估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金标准。

3.治疗(直接抗病毒药物 - DAA):

目标:治愈! 清除体内HCV病毒,阻止疾病进展,降低肝硬化和肝癌风险,改善生活质量,消除传染性。

方案: 由医生根据病毒基因型(部分方案泛基因型有效)、肝病严重程度(是否肝硬化)、既往治疗史、合并症(如肾功能不全)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选择。常用方案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格卡瑞韦哌仑他韦等。

疗程: 绝大多数8-12周。

效果: 治愈率(SVR12/SVR24)>95%。

优势: 口服方便、副作用轻微(常见头痛、乏力,通常可耐受)、疗程短。

可及性: 多种DAA药物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显著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四、预防:构筑防线,远离丙肝

切断血液传播途径:

远离毒品,绝不共用任何注射器具。

确保医疗安全:在正规医疗机构就医,确认注射器、针头、牙科器械等为一次性使用或严格消毒。进行纹身、穿孔、针灸等选择资质齐全、消毒严格的正规场所。

不共用个人物品: 剃须刀、牙刷、指甲刀、毛巾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务必个人专用。

安全处置锐器: 妥善处理用过的针头、刀片等。

安全性行为: 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风险,尤其对于多性伴、MSM人群。

阻断母婴传播: HCV感染的育龄妇女应在孕前咨询医生评估治疗时机。孕期目前无有效阻断药物,分娩方式选择需个体化评估。婴儿出生后需定期检测HCV抗体和RNA。

一般预防: 避免直接接触他人伤口或血液,必要时戴手套。及时清理并消毒被血液污染的物品表面。

重点人群主动筛查(强烈推荐):

曾有输血或血制品史者(特别是1993年前)。

静脉药瘾者(过去或现在)。HIV感染者。透析患者。

丙肝患者的性伴侣或家庭成员(尤其是共用过个人物品者)。

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者。准备接受特殊药物治疗(如某些免疫抑制剂、化疗药)者。医务人员等职业暴露风险高者。

一次筛查,一次治疗,终生受益。 消除丙肝,从你我主动行动开始!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