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卫士”,正常范围一般在(4.0 - 10.0)×10^9/L。增多,常见于各种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像肺炎、阑尾炎时,白细胞可能会大幅升高来抵抗病菌;组织损伤如严重烧伤、大手术创伤后,身体应激反应也会使白细胞增多;另外,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时,白细胞也会异常升高,不过此时白细胞的种类和形态也会出现异常。减少的原因有病毒感染,比如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降低;一些药物副作用,如抗肿瘤药、氯霉素等,会杀伤白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系统紊乱攻击自身白细胞,也会使其减少。
2、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血红蛋白是其中携带氧气的关键物质。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在(4.0 - 5.5)×10^12/L,血红蛋白在120 - 160g/L;成年女性红细胞计数在(3.5 - 5.0)×10^12/L,血红蛋白在110 - 150g/L。它们降低意味着贫血,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女性经期失血过多、饮食中缺铁都可能引发;巨幼细胞贫血则是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导致,常因饮食不均衡,过度烹饪破坏食物中的这些营养素引起,补充相应维生素可治疗。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可能是身体缺氧,比如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空气稀薄,身体为获取足够氧气会代偿性增多红细胞;也可能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这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诊断。
二、生化指标
1、肝功能指标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它们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正常范围一般都在0 - 40U/L 。当肝细胞受损,这些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指标升高。
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正常范围在3.4 - 17.1μmol/L。胆红素升高,皮肤、巩膜会发黄,也就是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时,肝细胞受损,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能力下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都会升高,常见于肝炎、肝硬化等;梗阻性黄疸,比如胆结石、胆管癌堵塞胆管,胆红素排泄受阻,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溶血性黄疸,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过多间接胆红素,超过肝脏处理能力,导致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常见于血型不合输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2、肾功能指标
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正常男性血清肌酐范围在53 - 106μmol/L ,女性在44 - 97μmol/L。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衰竭,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肾脏排泄肌酐能力下降,血肌酐就会逐渐升高;急性肾损伤,如严重脱水、休克导致肾脏灌注不足,或者药物中毒损伤肾小管等,也会使肌酐短时间内急剧上升。
尿素氮:正常范围在3.2 - 7.1mmol/L。它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了肾功能减退会使其升高外,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血液在肠道分解吸收导致血氨升高,经肝脏合成尿素氮增多)、感染发热(身体代谢加快)等非肾脏因素也会引起尿素氮升高。
三、尿常规
1、尿蛋白:正常情况下尿蛋白应为阴性。阳性提示肾脏可能有问题,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蛋白尿是主要表现之一,还常伴有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另外,剧烈运动、发热、精神紧张等生理性因素也可能出现一过性蛋白尿,休息、去除诱因后可恢复正常。
2、尿潜血:正常为阴性。阳性可见于泌尿系统结石,结石划破尿路黏膜导致出血;泌尿系统感染,炎症刺激黏膜出血;肾小球疾病;还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功能障碍,也会出现尿潜血阳性。
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但出现异常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得了严重疾病。发现异常指标后,不要惊慌,及时咨询医生,结合自身症状、病史等进行综合评估,必要时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或干预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