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听起来让人害怕,但如果能早点发现苗头,及时干预,就能大大减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今天就来聊聊,精神分裂症在早期会露出哪些“马脚”,以及发现后该怎么应对。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表现
1情感变得“怪怪的”
以前热情开朗的人,突然变得冷漠、没什么感情,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提不起兴趣,脸上总是没什么表情,好像什么都不在乎。也有些患者情绪波动特别大,一会儿过度兴奋,说话滔滔不绝、手舞足蹈;一会儿又陷入焦虑、抑郁,整天愁眉苦脸,动不动就哭。比如原本爱和家人聊天说笑的孩子,突然变得对家人的关心爱答不理,或者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这些情感上的变化都可能是早期信号。
2脑子好像“转不动了”
患者会感觉自己的思维变得迟缓,说话、思考问题都比以前慢半拍。注意力很难集中,看会儿书、听会儿课就走神,别人说话也常常听不进去。记忆力也明显下降,刚做过的事、说过的话,转眼就忘。而且逻辑思维开始混乱,说话颠三倒四,让人听不明白。比如写作业时,连简单的题目都理解不了,解题思路乱七八糟;和人交流时,表达不清自己的想法,前言不搭后语。
3行为变得“不正常”
性格上,原本外向的人逐渐变得孤僻,不爱和人交往,总是独来独往,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甚至连以前的好朋友约他出去玩,也会找各种借口拒绝。生活中变得懒散,不爱收拾自己,衣服不换、头发不洗,房间乱七八糟也不管。做事缺乏动力,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劲儿,整天躺在床上或者坐在沙发上发呆。还有些患者会出现冲动行为,突然大发脾气、摔东西,甚至可能出现攻击他人或自残的情况。
4出现奇怪的幻觉和妄想
患者可能会产生幻觉,明明身边没人,却能听到有人和自己说话,这些声音有的是熟悉的人,有的是陌生人;或者眼前会出现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图像;甚至能闻到奇怪的气味,但别人却闻不到。妄想也是常见症状,他们会坚信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想法,比如觉得自己被人监视了,走到哪都有人跟踪;或者认为自己被某种神秘力量控制了,连思想和行为都不受自己支配;还有的觉得有人要害自己,吃饭怕被下毒,睡觉怕被袭击。
精神分裂症如何进行早期干预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早期干预的关键。像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这些常用药,能调节大脑里的神经递质,比如多巴胺,让患者的幻觉、妄想等症状得到缓解。但用药必须严格听医生的话,不能自己随便增减药量或者停药。而且要定期去医院,让医生评估药物的效果怎么样,有没有出现副作用。比如有些药可能会让患者发胖、嗜睡,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心理干预
心理治疗对患者很有帮助。认知行为疗法(CBT)就像给患者的思维“纠错”,帮助他们发现自己那些错误、扭曲的想法,然后慢慢纠正过来。家庭治疗则注重改善家庭关系,家人之间更好地沟通、互相理解,减少患者感受到的压力。支持性心理治疗能给患者鼓励和安慰,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比如通过家庭治疗,家人知道怎么和患者相处,避免因为一些不当的言行刺激到患者。
3社会支持
让患者多参与社区活动,认识新朋友,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子,能慢慢恢复他们的社会功能。职业康复训练可以根据患者的能力和兴趣,教他们一些工作技能,帮他们重新找到工作,这样不仅能减轻经济负担,还能让患者找到生活的价值和成就感。当然,家人的支持更是必不可少,要多一些耐心,理解患者的痛苦和不易,在生活上照顾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
4调整生活方式
规律的生活作息对患者很重要,每天按时起床、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比如散散步、打打太极,能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饮食上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一定要远离酒精和毒品,这些东西会让病情变得更严重。
精神分裂症虽然是个复杂的疾病,但只要我们了解早期表现,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患者就有很大希望恢复健康,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