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别让疼痛拖慢康复!外科术后疼痛管理指南

时间 :2025-02-07 作者 :玄美燕 来源:潍坊市潍城区军埠口镇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做完手术,伤口处传来的疼痛常常让患者苦不堪言。术后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睡眠,还可能拖慢康复进程,严重的甚至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实,只要掌握科学的术后疼痛管理方法,就能大大减轻痛苦,让身体更快恢复。

一、术后为什么会疼痛?

外科手术会对身体组织造成损伤,当皮肤、肌肉、神经等组织受到切割、牵拉、灼烧等刺激时,身体会启动疼痛信号传递机制。受损组织会释放如前列腺素、缓激肽、组胺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刺激神经末梢,使神经纤维产生电信号。电信号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到脊髓,再通过脊髓传导到大脑,大脑接收到信号后,就产生了疼痛的感觉。

此外,术后疼痛还与身体的炎症反应和心理因素有关。手术创伤会引发身体的炎症反应,炎症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会进一步加重疼痛感受。而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也会放大疼痛的感觉,让疼痛变得更加难以忍受。

二、术后疼痛管理方法

(一)药物治疗

药物是术后疼痛管理的主要手段。常见的止痛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这类药物适用于轻到中度疼痛,副作用相对较小,常见的副作用是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胃痛等,有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止痛效果较强,常用于中到重度疼痛。但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头晕、嗜睡、便秘、呼吸抑制等副作用,使用时需要医生严格把控剂量,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

除了口服和注射药物,还有一些新的给药方式,比如镇痛泵。镇痛泵是一种可以根据患者需求,持续或按需给予止痛药的装置。患者可以通过按压按钮,自行控制小剂量的药物输注,实现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既能保证止痛效果,又能减少药物的总体用量和副作用。

(二)非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冷敷和热敷是常见的物理止痛方法。在术后早期(通常48 小时内),冷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组织液渗出,减轻肿胀和疼痛,比如用冰袋包裹毛巾,敷在伤口周围。术后48 小时后,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吸收,缓解疼痛,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但要注意避免烫伤。

心理干预:前面提到心理因素会影响疼痛感受,所以心理干预也很重要。医护人员和家属可以多和患者沟通,给予关心和鼓励,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情绪。患者自己也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深呼吸时,慢慢地吸气再缓缓呼气,能帮助放松身体;冥想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或一个特定的意象,让身心平静下来;听喜欢的音乐能转移注意力,减轻对疼痛的关注。

康复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的屈伸活动、翻身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同时也能缓解疼痛。但要注意,训练强度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伤口裂开或疼痛加剧。

三、术后疼痛管理的常见误区

很多人认为术后疼痛忍一忍就过去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强忍疼痛不仅会增加身体的应激反应,影响伤口愈合,还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还有人担心使用止痛药会成瘾,其实在医生的规范指导下,合理使用止痛药成瘾的几率非常低,不用过于担心。另外,不是疼痛明显时才需要止痛,提前进行预防性镇痛,能更好地控制疼痛,减少疼痛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四、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性

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能让患者感觉更舒适,改善睡眠质量,增强食欲,有利于身体恢复。它还能减少患者因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促进呼吸、消化等系统功能的恢复。同时,良好的疼痛管理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外科术后疼痛虽然常见,但绝不是不可战胜的。通过了解疼痛产生的原因,掌握科学的疼痛管理方法,避开常见误区,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术后疼痛,让身体更快、更顺利地康复。希望这份指南能为术后患者带来帮助,让大家早日摆脱疼痛困扰,恢复健康活力。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