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头晕竟和耳朵有关系?小心耳石症作祟

时间 :2025-01-31 作者 :楚佃平 来源: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清晨阳光洒进窗台,你一边打着哈欠,一边从床上坐起,忽然眼前一黑、天旋地转,仿佛整个房间开始旋转。你赶紧躺回去,过了几十秒,眩晕才慢慢缓解。很多人以为头晕一定是脑子出了问题,其实有时候“罪魁祸首”正是耳朵,准确来说是耳朵里的一些“小石头”出了岔子。

一、耳朵里的“小石头”竟然会闹事?

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吧?但这正是耳石症,学名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我们内耳中有一个叫“前庭系统”的小装置,负责掌管平衡感。这个系统里有一部分叫“耳石”,是由碳酸钙组成的微小晶体,平时安安稳稳地贴在内耳的感受器上,就像监控仪一样帮助我们感知头部的位置变化。可一旦这些耳石脱落就会掉进内耳的半规管,负责感知旋转运动的半规管此时会误传信号,大脑误以为你在转圈圈,眩晕也就随之而来。

二、不是所有的头晕都是“耳石症”

虽然耳石症是最常见的眩晕原因之一,但头晕并不都是它惹的祸。耳石症的招牌动作是当你变换头部位置时,比如早上起床、翻身、仰头或低头时,会突然感觉到短暂的旋转性眩晕或头晕,通常持续几十秒,可能还会恶心呕吐、出冷汗,但很少伴随耳鸣或听力下降。相比之下,低血糖引起的头晕往往是发虚、眼冒金星,一吃东西就缓解;颈椎病导致的头晕,可能还伴有肩颈僵硬、手麻;而脑血管问题引起的眩晕往往没有明显的体位诱因,而且持续时间更长,甚至伴有语言障碍或肢体无力。所以如果你是在翻个身、起个床、洗个头就突然“天旋地转”,但很快又恢复如常,那耳石症的嫌疑就非常大了。

三、怎么确诊?医生有一套“旋转大法”

确诊耳石症其实并不复杂,在医院里医生可能会让你做一个叫“Dix-Hallpike试验”或“滚转试验”的检查。听起来有点像瑜伽动作,其实就是通过特定姿势让耳石“现形”。如果你眩晕发作并且眼球出现特定方向的震颤,那八九不离十就是耳石症了。通常可以选择挂耳鼻喉科,神经内科,眩晕中心,医生会根据症状和体位变化判断是哪条半规管出了问题。

四、耳石掉了还能“归位”?当然可以!

耳石症虽然折磨人,但复位治疗往往效果非常好,而且不需要打针吃药。医生会用一种叫“耳石复位”的手法,像Epley手法、Semont手法等,通过一套精确的头部动作就能把迷路的耳石“送回老家”。这个过程可能只需要几分钟,有些患者做一次就好了,少数人可能需要复位几次。整个过程不疼也不复杂,但一定要由专业医生操作,因为自己瞎试容易把耳石“晃”到别的地方,反而加重症状。

五、耳石症会反复吗?我们能预防吗?

耳石症确实有一定的复发率,尤其是女性、年纪大的人更容易中招,但是复发也可以通过再次复位来解决,并非什么顽固性疾病。平时注意一些生活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减少发作。

  • 起床时不要猛然坐起,先侧躺一会;

  • 避免频繁大幅度仰头、低头或旋转动作;

  • 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低的人耳石症更常见;

  • 保持适度运动,促进平衡系统功能;

  • 少久坐,多活动,特别是脖子不要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

但如果反复发作耳石症,甚至合并听力下降、耳鸣,或者有肢体麻木、说话不清等症状,那就一定要及时就医排除更严重的中枢性眩晕或脑血管病变。

结语:不是大病,但也别小看

虽然耳石症是良性的,不会危及生命,但它带来的眩晕感非常强烈,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很多患者因为害怕发作,不敢出门、运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明明一个简单的复位手法就可以解决,却因为不了解而长期忍受。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经常“动一下就晕”,别总以为是贫血、累了或者血压低的毛病,也别一头扎进补品堆里,不妨考虑一下耳朵里的“小石头”是不是又造反了。及时就医,科学诊断,积极配合专业治疗耳石症就能快速缓解。下一次当你再感到天旋地转时,或许就能镇定地告诉自己可能是“耳石又出门旅游了”。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