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突然无法正常行走、拿不稳东西,甚至连最简单的翻身都需要他人协助时,科学有效的护理是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关键。本文将围绕脑梗死后偏瘫,从早期干预到康复全程,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实用的护理指南。
一、认识脑梗死后偏瘫
脑梗,即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因脑部血管被血栓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当负责支配肢体运动的脑组织受损,就会引发偏瘫。患者通常表现为单侧肢体无力,初期可能只是手指发麻、握力减弱,随后发展为手臂无法抬起、腿部难以支撑身体,甚至完全丧失自主活动能力。除了肢体运动障碍,患者还可能出现感觉异常,如偏瘫侧肢体麻木、疼痛,或是对冷热感知不敏感;部分人会伴随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问题。这种身体功能的急剧变化,对患者的心理也是巨大打击。而了解这些表现,是做好护理工作的第一步,只有明白疾病带来的影响,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二、早期干预:黄金时间的关键护理
(一)早期识别与急救
脑梗治疗有“时间就是大脑”的说法,发病后的4.5~6小时是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掌握“FAST”原则能帮助我们快速识别脑梗:F(Face,脸),观察患者面部是否对称,有无口角歪斜;A(Arm,手臂),让患者双臂平举,看一侧手臂是否无力下垂;S(Speech,言语),听患者说话是否含糊不清;T(Time,时间),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拨打120送往有溶栓能力的医院。
在等待急救期间,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不要随意给患者喂水、喂药,避免呛咳或误吸。
(二)急性期护理重点
1.体位管理:正确的体位摆放能预防压疮和关节挛缩。急性期体位管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仰卧时,肩垫薄枕前伸,手臂伸直掌心向上、手指微展;患侧臀及大腿外侧垫软枕防髋关节外旋,膝下垫毛巾保持微屈。侧卧位且患侧在下时,保证肩肘伸展、前臂旋后,髋膝微屈,踝部垫枕维持背屈。每2小时翻身一次,动作轻柔,避免皮肤摩擦损伤。
2.呼吸道护理:对于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定时为患者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拍背时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患者背部,每次35分钟。
3.病情观察:家属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肢体活动、言语情况的变化。若发现患者意识变差、呼吸困难、肢体瘫痪加重等异常,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三、康复期护理
1.肢体功能训练
被动运动:家属或康复治疗师帮助患者活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每个关节做5~10次屈伸、旋转动作,每天2~3组。
主动运动:当患者肌力有所恢复,鼓励其进行主动训练。如在床上进行翻身练习,先向健侧翻身,再逐渐过渡到向患侧翻身;练习坐起时,先将床头摇高30°,逐步增加角度,直到患者能独立坐起;站立训练需在有支撑的情况下进行,如背靠墙壁或使用助行器,每次站立时间从几分钟逐渐延长。
步行训练:患者能站稳后,开始进行步行训练。先练习原地踏步,再缓慢向前迈步,初期可借助拐杖辅助,家属在旁保护,防止摔倒。
2.语言与吞咽功能训练
语言训练:对于言语障碍患者,从简单的发音开始练习,如“啊、喔、鹅”,逐渐过渡到词语、句子。可以让患者对着镜子模仿口型,练习说话;也可以进行复述训练,家属说一句话,让患者重复。
吞咽训练:吞咽困难患者需先进行吞咽功能评估,轻度患者可通过练习吞咽动作,如空吞咽、冰刺激(用冰冻棉签刺激咽后壁)来增强吞咽反射;调整饮食,从糊状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进食时要缓慢,避免呛咳。
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穿衣、洗漱、进食、如厕等训练。穿衣时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再脱患侧。鼓励患者自己用勺子进食,开始时可能动作笨拙,要有耐心,逐步提高其自理能力。
脑梗死后偏瘫虽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通过早期科学干预、系统康复训练,许多患者能够逐渐恢复肢体功能,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希望本文能为脑梗患者和家属提供实用的帮助,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在面对疾病时多一份从容,多一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