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沉默的杀手”:慢性肾病为何被称为隐形威胁?

时间 :2025-01-31 作者 :丁瑞恒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慢性肾病,这一看似遥远却潜藏在我们身边的健康隐患,正悄然威胁着无数人的生命健康。它之所以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是因为其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在患者察觉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甚至尿毒症阶段。

一、慢性肾病的定义与现状

慢性肾病,全称为慢性肾脏病(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这包括出现肾脏损伤标志(如白蛋白尿、尿沉渣异常等)或有肾移植病史,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或不明原因GFR下降(<60ml/min)≥3个月。据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肾病患病率高达10.8%,意味着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患病。

二、慢性肾病为何成为隐形威胁?

1.代偿机制强大,症状隐蔽性高

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机制,正常情况下一个肾就足以维持正常的肾功能。因此,当肾脏受损时,未受损的肾脏会代偿性地增加工作量,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需求。这种代偿机制使得慢性肾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腰酸、乏力、夜尿增多等,这些症状极易被忽视或与其他疾病混淆。

2.检测手段受限,早期诊断困难

目前,慢性肾病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常规手段。然而,这些手段在慢性肾病早期往往难以发现异常。例如,血肌酐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但在肾脏损伤超过50%时才会明显升高,因此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3.知晓率低,防治意识薄弱

由于慢性肾病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加之公众对肾脏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慢性肾病的知晓率极低。许多患者直到出现严重症状时才就医,此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治疗难度和成本均大幅增加。同时,部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缺乏防治意识,如滥用药物、高盐饮食、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加速了肾脏的损害。

三、慢性肾病的危害

1.代谢紊乱

慢性肾病患者常出现水盐代谢紊乱,导致低钠血症、高钾血症、酸中毒等。此外,肾脏受损还会影响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引发糖耐量减低、低血糖、高脂血症等并发症。

2.全身性系统损伤

慢性肾病可导致全身性系统损伤,患者可能表现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临床症状。例如,肾衰竭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贫血、骨病、心血管事件等也是慢性肾病常见的并发症。

3.进展至尿毒症

如果不及时干预和治疗,慢性肾病将逐渐进展至尿毒症期。此时,患者的肾脏功能已完全丧失,需要依靠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尿毒症不仅治疗费用高昂,而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幅下降。

四、如何有效应对慢性肾病这一隐形威胁?

1.提高知晓率,增强防治意识

提高公众对慢性肾病的知晓率是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关键。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肾脏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慢性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鼓励人们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常规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慢性肾病。

2.科学防控,从“被动治疗”到“主动管理”

对于已经确诊为慢性肾病的患者,应采取科学防控措施,实现从“被动治疗”到“主动管理”的转变。这包括:高危人群定期筛查: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检测1UACReGFR;普通人群40岁后建议纳入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嘌呤、优质蛋白饮食,戒烟限酒。摄入过多盐分、脂肪、蛋白质会加重肾脏负担;高嘌呤饮食会导致尿酸产生过多引起高尿酸血症;吸烟和饮酒也会对肾脏造成损害。

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危险因素可以加速肾脏病的进展。患者应按要求每天使用降压药、保持正常血糖、控制好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避免滥用药物:多种药物、化学毒物均可导致肾脏损害。如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不恰当地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等。

慢性肾病之所以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是因为其起病隐匿、症状隐蔽性高、检测手段受限以及知晓率低等原因导致许多患者在发现时已进入中晚期阶段。通过提高知晓率、增强防治意识、科学防控以及关注早期信号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这一隐形威胁。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