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生孩子的“鬼门关”产后出血,都有哪些常见原因和表现?

时间 :2025-01-31 作者 :熊娇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为我国孕产妇死亡首要原因。该病症严重危害母婴健康,需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和表现,以便后续的针对性干预

1产后出血概述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发病率5%-10%,近年因认识深入和政策扶持,死亡率显著下降。诊断标准为:阴道分娩后24小时出血量≥500ml,剖宫产≥1000ml,或伴有低血容量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头晕、面色苍白、皮肤湿润、易怒或失血性休克,分娩后两小时内大量失血可致迅速休克甚至死亡。临床应坚持"先诊断后治疗"原则,尽早干预以保障产妇安全。

2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分析

高危因素包括:(1)传统因素:分娩方式(剖宫产较阴道分娩平均出血量增加250ml)、产程时长、胎盘异常;(2)病理产科因素:高龄(≥35岁)、不孕症治疗史、二次剖宫产史、习惯性流产史;(3)心理因素:抑郁、焦虑;(4)感染因素。初产妇出血率5.8%,有1次和2次出血史者再发风险分别升至14.8%21.7%。我国剖宫产率近十年持续攀升(部分地区达50%-60%),直接导致产后出血率上升。

3产后出血的原因

病因呈层次性分布:子宫收缩乏力(70%-80%)为首要病因,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可导致低血压、失血性休克、急性失血性贫血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需子宫切除术甚至死亡。临床数据显示从出血发生到死亡平均仅2小时,需建立完善预警系统、快速反应机制和多学科协作方案以改善预后。

4产后出血的预防

4.1加强孕期保健宣传及孕期检查

建立完善孕产期保健体系,包括保健学校、知识讲座、胎儿监测和营养指导。实施高危妊娠筛查,进行风险评估,及时终止禁忌症妊娠,将高危孕妇纳入重点管理并建立档案。完善产前检查,早期识别干预并发症,制定高危孕妇个体化方案,选择有抢救条件的医院。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高危妊娠处理能力,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4.2正确处理各个产程

产程管理需分阶段采取针对性措施:第一产程关注产妇心理状态,提供支持指导,帮助排空膀胱肠道,合理安排饮食休息;第二产程密切观察宫缩,胎儿娩出时手法轻柔,胎肩娩出后静脉注射10U缩宫素;第三产程重点预防产后出血,超过10分钟需警惕胎盘粘连或植入,密切观察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牵拉脐带和揉搓子宫,胎盘娩出后检查完整性并评估软产道损伤,出现血肿及时输血。全程需医护人员高度警惕,及时处理异常,确保母婴安全

4.3加强产后观察

产后护理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环节,需采取全面细致的观察和干预措施:1密切监测:观察子宫硬度、宫底高度及阴道出血情况,积极进行子宫按摩,促进子宫收缩,防止宫腔积血。2重点监护:产后2小时内失血量约占24小时总失血量的70%,因此产妇应在产房接受严密监护,准确评估出血量并及时处理。3预防尿潴留:膀胱充盈会压迫宫颈,阻碍恶露排出,影响子宫收缩,可能导致胎盘附着处血窦重新开放。需密切关注排尿情况,及时引导排尿,必要时导尿。

4.4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升助产技术,强化责任意识。倡导自然分娩,严格掌握缩宫素使用指征。高危妊娠患者应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方案。剖宫产管理需合理控制剖宫产率,把握手术时机和适应症,提升手术质量,注意子宫切口长度和高度。宫缩剂使用建议:胎儿娩出后立即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20U并静脉滴注20U2009年加拿大指南推荐选择性剖宫产可采用卡贝缩宫素100μg肌肉注射(>1分钟)替代传统方案。

3小结

产后出血作为多因素引发的产科并发症,需采取系统性综合防治策略。临床实践中应全面评估患者状况,实时监测病情变化,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通过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及时干预风险、规范治疗流程等多维度措施,切实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最终实现减少孕产妇死亡率的目标。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