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诺如病毒不能“摸”,科学防控办法多

时间 :2025-01-24 作者 :​ 李萍 来源:东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尤其在冬季高发,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其感染后常引发急性胃肠炎,给患者带来不适,也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了解诺如病毒的传播特点并掌握科学的防护措施,对于有效阻断其传播链条、保护个人和群体健康至关重要。因此,深入探讨诺如病毒的传播机制以及针对性的防护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

1.诺如病毒的传播特点

1.1接触传播的定义

接触传播是诺如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当病毒附着在物体表面、物品或手部时,通过直接触摸或间接接触,病毒会转移到人体的口、鼻、眼等黏膜部位,进而进入消化道引发感染。诺如病毒的外壳结构坚固,使其能够在外界环境中稳定存活数天甚至数周,这大大增加了通过接触传播的风险,尤其是在人员密集的环境中。

1.2常见的接触传播途径

手部接触是诺如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频繁触摸各种物体表面,例如门把手、桌面、玩具、电梯按钮、公共交通扶手等。这些物体表面如果被诺如病毒污染,病毒便可能通过手部接触传播。当人们在触摸这些被污染的物体后,未能及时清洁双手,再触摸口鼻眼等黏膜部位时,病毒就可能进入人体并引发感染。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毛巾、牙刷等个人物品,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渠道。

1.3传播的高危场所

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和医院是诺如病毒传播的高危区域。这些场所人员密集、往来频繁,物体表面容易被污染,一旦有人感染,病毒会迅速通过接触传播扩散。在学校和幼儿园,孩子们共用玩具、桌椅,且卫生习惯尚未完全养成,极易成为病毒传播的“温床”。在养老院,老年人免疫力较弱,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后,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医院人员流动频繁,不仅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还有医护人员和探视者,传播风险极高。公共设施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洗手间等,都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2.接触传播的防护措施

2.1手部卫生

保持手部清洁是预防诺如病毒接触传播的首要措施。勤洗手,尤其是在触摸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要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揉搓双手至少20秒。若没有流动水,也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洗手时要确保手心、手背、指缝、指尖、手腕都被清洁到,以有效去除手上可能沾染的病毒。

2.2个人物品管理

个人物品要做到专人专用,避免与他人共用。对于餐具、毛巾、牙刷等易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要定期清洗和消毒。餐具可采用煮沸消毒的方式,将餐具完全浸没在水中,煮沸15-30分钟;毛巾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比例配制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牙刷建议定期更换,一般每3个月更换一次。

2.3环境清洁与消毒

在人员密集场所,如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医院等,要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定期对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尤其是经常被触摸的部位,如门把手、桌面、电梯按钮等。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消毒后用清水擦拭干净,防止残留消毒剂对人体造成刺激。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以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

结语

诺如病毒通过接触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但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其传播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保持手部卫生、清洁消毒个人物品以及加强环境清洁与通风,是预防感染的关键环节。在人员密集场所,尤其需要提高警惕,落实防护措施。未来,随着对诺如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公众防护意识的进一步提升,我们有望更好地应对这一病毒,守护大众健康,减少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