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探秘高血脂的五种类型,解锁预防治疗密码

时间 :2025-01-24 作者 :聂凤伟 来源:济南市莱芜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在健康话题里,高血脂日益受到关注。它犹如潜伏在身体内的 “隐形杀手”,默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实际上,高血脂并非单一类型,熟知不同类型,对预防和治疗意义重大。下面,就来揭开高血脂五种类型的神秘面纱,探寻预防与治疗的密码。

高胆固醇血症

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物质,可一旦过量,就会引发高胆固醇血症。这类高血脂主要表现为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上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 “坏胆固醇” 超标。“坏胆固醇” 会在血管壁沉积,形成粥样斑块,致使血管狭窄,增加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其成因,一是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患者,遗传几率较高;二是饮食不当,常吃动物内脏、蛋黄、蟹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易使胆固醇水平升高;另外,运动量不足、肥胖等也可能诱发。

高甘油三酯血症

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高甘油三酯血症,即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异常增高。这种高血脂多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长期酗酒,酒精干扰肝脏对甘油三酯的代谢,使其合成增加;长期高糖饮食,大量糖分在体内会转化为甘油三酯储存;缺乏运动,身体消耗能量减少,多余能量便以甘油三酯形式堆积。高甘油三酯血症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减慢,易形成血栓,进而引发急性胰腺炎、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

混合型高脂血症

混合型高脂血症兼具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特征,即血液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同时升高。其发病原因涵盖遗传和后天不良生活方式。因涉及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代谢双重紊乱,对血管损害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更高。患者可能同时面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问题,治疗时需综合考虑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目标,相对棘手。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被称作 “好胆固醇”,能将血管壁多余胆固醇转运回肝脏代谢,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保护血管。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则是血液中HDL-C水平降低。该病症常与肥胖、缺乏运动、吸烟、糖尿病等因素有关。肥胖影响HDL-C合成与代谢;长期吸烟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干扰其正常功能;糖尿病患者因代谢紊乱,也易出现HDL-C水平下降。这会使血管失去 “好胆固醇” 的保护,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几率。

乳糜微粒血症

乳糜微粒是血液中运输脂肪的颗粒。乳糜微粒血症发生时,血液中乳糜微粒显著增多,血浆呈乳白色浑浊状。此类型高血脂较为罕见,多由遗传性疾病或严重代谢紊乱引起。患者脂肪代谢严重障碍,大量脂肪无法正常代谢,以乳糜微粒形式堆积在血液中,不仅会引发急性胰腺炎、肝脾肿大等严重并发症,还可能导致眼底血管病变,影响视力。

预防与治疗

预防高血脂,健康生活方式是关键。饮食上,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少吃动物油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以及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每周坚持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能提升身体代谢能力,降低血脂水平。戒烟限酒也很重要,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干扰血脂代谢。保持健康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有助于预防高血脂。

对于高血脂患者,治疗需依据不同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一般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坚持上述健康生活方式。若血脂仍不达标,就需药物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常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降低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可能用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可能需联合使用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者除生活方式干预外,必要时可用药升高HDL-C水平;乳糜微粒血症患者病情复杂,需在医生密切指导下,综合采用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及特殊的血浆置换等手段。

了解高血脂的五种类型及其预防、治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血脂健康。积极预防,患病后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守护好身体健康。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