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患者的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身体各器官供血不足。对于心衰患者来说,科学饮水是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不少心衰患者经常觉得口渴,以为是自己体内缺水了,于是大量喝水,结果导致病情加重,这种口渴就是心衰带来的一种假象。
那心衰患者就要说了
"口渴但又不能多喝水,那我该怎么办?"
叮!
这个喝水小窍门赶紧记下来!
一、为什么心衰患者需要控制饮水?
心衰患者不能像健康人一样随意喝水,饮水不当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以下问题:
1.液体潴留:水分无法及时排出,积聚在肺部、下肢等部位,引起肺水肿、下肢水肿等。
2.加重呼吸困难:肺部积液会导致患者呼吸急促,甚至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3.诱发急性心衰:过量饮水可能突然增加心脏负担,引发急性心衰发作。
因此,科学饮水是心衰患者日常管理的关键之一。
二、心衰患者饮水的常见误区
1.误区一:口渴就要多喝水
心衰患者的口渴感可能与体内水分潴留有关,并非真正的缺水。如果感到口渴,应先咨询医生,而不是盲目增加饮水量。
2.误区二:多喝水可以“排毒”
对于心衰患者来说,过量饮水不仅不能“排毒”,反而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3.误区三:喝汤可以替代饮水
汤类通常含有较高的盐分,心衰患者应尽量避免喝汤,以免加重水分潴留。
三、心衰患者如何科学饮水?
控制饮水量
如果是一个日常活动没有问题的慢性心衰患者可将液体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1500~2000毫升,对于有明显心衰症状的患者,每天的液体摄入量可控制在500~1500毫升以内。而且,总的液体摄入量并不等同于饮水量,应包括食物水、饮用水及静脉输液的总量。
2.正确的饮水方法
心衰患者喝水需要遵循少量、多次、平均的原则,维持轻度口渴状态。喝水时尽量小口慢饮,避免快速大量饮水。比如,可采用每小时饮一口水(30~50毫升)的方法,既可以保证饮水量,避免口渴,又能减轻心脏负担。最好喝温开水,水温控制在20℃-40℃之间,避免饮含糖饮料、咖啡、浓茶等,这些饮品可能加重心脏负担或影响睡眠。
3.监测体重及尿量
每天进行体重、尿量的监测,心衰患者家里常备体重称及量杯,建议每日晨起空腹、排空二便、同一体重秤、着重量相同衣服,将体重做好记录。如果吃利尿药前,先测量体重,并且测量体重时有人陪护,预防跌倒。如体重波动,尤其是3天内体重增加2公斤以上需要进行治疗调整。
4.巧法解渴
在饮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少量多次的饮水。
如果空气干燥,可使用加湿器。
饮水中增加柠檬、话梅等生津止渴的食物。
尽量用鼻腔呼吸,避免张口呼吸。
控制好血糖,避免高血糖引起口渴。
低盐饮食,避免摄入含盐量过高的食物。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心衰患者进行合理的液体管理至关重要,液体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如果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加重、尿量减少等不适症状,可能是饮水过多或心衰加重的信号,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