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糖尿病衡量的关键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知识科普

时间 :2025-01-17 作者 :冯利迎 来源:茌平区韩屯中心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健康往往是忙碌日常生活中被我们经常忽视的一个宝贵财富。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说,糖友们对“糖化血红蛋白”并不陌生糖化血红蛋白不但可以是临床对糖尿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的关键指标,也是反映糖友们过去2~3个月之内的血糖平均水平的“时光机”。但是对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糖友们还是存在谜团,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进行深刻认识和了解。

1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实际上是人体中血糖结合血红蛋白之后形成的一些产物。一旦葡萄糖血红素进行结合之后就不会轻易分离其能够结合至细胞死亡为止因此,血红细胞大约拥有120天的寿命,所以,糖化血红蛋属于最常用的一种血糖检查指标,其能够反映过去2~3月内人们机体血糖平均值,这时如果人们机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容易导致增加机体糖化血红蛋白含量

2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降到什么标准最好?

糖化血红蛋白属于血糖控制监测的金标准,正常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大约占据3%6%,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好的,会增加体内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血糖升高持续时间血糖升高程度。

血细胞存活于血管内时间能够决定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812周的机体血糖水平。但一些正常生理现象和基础疾病也容易影响血细胞存活周期,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标准,糖化血红蛋水平<7%即可。但对于有严重低血糖史老年人等群体,可将控制目标设置到8%-9%。

3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对于需要对血糖控制方案进行调整或者血糖控制达标糖尿病群体应该让他们间隔3开展一次检查;对于能够良好控制血糖水平的患者,每年最少进行2次筛查

4什么人群需实施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需要开展HbA1c检查,最少每年一次对于近期改变方案患者,应该更频繁检查。对于那些不是糖尿病的人们,建议年龄>45岁群体,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测定尤其是超重/肥胖如果是体重超重且年龄低于45岁人群,日常检测过程中应该开展糖尿病危险因素筛查

5 糖化血红蛋白检查需空腹吗?

糖化血红蛋白稳定性较好含量水平不会因使用降糖药或进食影响。所以,无需空腹可在任意时间检测。

6 如何控制糖化血红蛋白?

1控制饮食,减少血糖波动

严格遵守低脂、低糖、高纤维的日常饮食原则,避免高糖饮料食物如白精米面包等,能够急速增加餐后血糖水平,且也需要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

2 适当运动,提升胰岛素敏感性

虽然运动能够辅助肌肉细胞对于葡萄糖的利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但需要科学运动,如餐后30min进行15~3min的散步,相比较于空腹运动稳定血糖效果更好同时每周开展2-3次抗阻训练力量训练,如弹力带哑铃,提升机体对于胰岛素敏感性。但是切记不可在血糖水平不稳定情况下进行剧烈运动,避免发生酮症酸中毒低血糖

3. 药物治疗

遵医嘱下使用胰岛素二甲双胍等药物且需要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的检测,根据日常血糖控制水平治疗方案进行及时调整。

4. 管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如果长期处于焦虑情绪和较大压力下,容易导致血糖发生较大波动。因此,糖友们应该正确进行自我管理,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形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心态,进而有效稳定血糖水平

7 糖化血红蛋白的局限性

虽然在糖尿病管理中糖化血红蛋白属于重要的一项指标,但贫血、血红蛋白异常、尿毒症等都容易影响测定结果,导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能对血糖短期波动进行反应所以,其不能取代血糖的日常监测。日常过程中需要结合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开展综合评估。

    上述内容不但适合糖尿病群体,也适合对于健康比较关注的普通人。记住,糖化血红蛋白不仅仅只是糖尿病群体的专属指标,它是血糖健康评估的“窗口”,血糖发生任何异常都容易留下隐患。


山东广播电视报